梅毒属于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的传播方式包括性接触、母婴和血液等。梅毒对于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并且还会引发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降低梅毒的危害性,应当尽早治疗,防止全身多脏器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梅毒的症状和危害
感染梅毒之后可能会引起患者全身皮肤和黏膜出现脓包溃疡的现象,对于人体的容貌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会明显影响正常的性生活,进而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一般情况下,患者早期确诊梅毒之后,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很可能会诱发三期梅毒、妊娠期梅毒等。
一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2-3周左右开始发病,主要为下疳和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强。二期梅毒症状会加重,梅毒疹会扩散到全身,还会出现关节肿大、淋巴结肿大、头痛等症状。这个阶段传染性很强。三期梅毒不仅会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会引起骨骼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虽然传染性较弱,但是可能会累及内脏影响正常的器官功能,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严重情况下还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妊娠期梅毒则会明显加大胎儿流产、早产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除此之外,随着疾病的进展,还可能会形成梅毒性脑炎等疾病。梅毒容易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控制,很有可能会导致多个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引起死亡。
梅毒的检测方式
梅毒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检查、脑脊液检查等。梅毒病程缓慢,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侵及任何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1)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属于最常见的梅毒检测方式,血清学检测可分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和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果只是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为阳性,一般不能确定为梅毒感染,还要结合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进行确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试验,可以用于梅毒的筛查诊断和疗效判断。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属于梅毒螺旋体抗原的血清试验,用于梅毒的特异性诊断,阳性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如果抽血检查发现血清中含有梅毒抗体,说明存在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梅毒螺旋体,可以帮助诊断梅毒。需要强调,一般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4周左右体内才会产生抗体,才能通过血清试验检查出梅毒。高危性行为后2-4周内检测梅毒阴性,建议4周后复检。
(2)梅毒螺旋体检查:梅毒螺旋体主要可以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进行检测。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梅毒螺旋体呈螺旋状游动。硬下疳、皮疹等皮损部位以及淋巴结中梅毒螺旋体的数量较多。一般取皮损渗出液、淋巴结组织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找到梅毒螺旋体,说明存在梅毒螺旋体感染。尽量选取发病时间短的皮损,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梅毒螺旋体检查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大,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先天早期梅毒均可查到梅毒螺旋体,阳性者结合临床即可诊断,但阴性者不能排除感染梅毒的可能。
(3)脑脊液检查:VDRL对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特异性较高,阳性可作为神经梅毒的确诊依据,但敏感度较低。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查不仅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还包括聚合酶链腐蚀反应以及胶体金试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总蛋白量的增加一般属于非特异性变化。脑脊液荧光螺旋抗体吸收试验以及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都是阳性,属于神经性梅毒的可靠诊断依据。诊断神经性梅毒的其他替代试验,还包括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或者是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等。
(4)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属于诊断梅毒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医生问诊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进行过高危性行为、是否有冶游史、性伴侣是否患有性病等,同时还需要观察生殖器是否出现异常、皮肤是否存在皮疹等,寻找由梅毒螺旋体引发的症状。
(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秦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