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梗后手不灵活,康复训练来助力 - 数字报刊系统 脑梗后手不灵活,康复训练来助力 肌性斜颈宝宝的物理治疗方法 选对鞋子:为髋关节运动加道保险 儿童麻醉,家长最该知道的那些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梗后手不灵活,康复训练来助力

作者: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黄梅花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李阿姨试图用右手拿起水杯,却发现手指像被“冻住”一般,怎么也使不上力。这样的场景,是许多脑梗患者康复期的真实写照。手部功能的丧失,不仅剥夺了生活的便利,更让人产生无力与挫败感。但好消息是,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70%以上的患者能显著改善手部灵活性。本文将带您揭开康复训练的“助力密码”,重燃生活希望。

 

手部“罢工”的幕后真相

 

脑梗后,大脑中控制运动的“指挥部”受损,导致手部出现两种典型问题: 

1. 肌肉“失控” 

原本听话的肌肉突然“叛逆”——该放松时紧绷(痉挛),该用力时却软弱无力。比如,患者想伸手抓杯子,手指却不受控制地蜷缩成拳。 

2. 动作“串线” 

大脑无法精准传递指令,手部动作变得笨拙。例如,试图捏起一粒豆子时,整个手臂会跟着不协调地扭动,仿佛被“遥控”失灵一样。

 

更棘手的是,长期不活动会引发连锁反应:关节僵硬如“生锈的齿轮”,肌肉萎缩成“松软的麻绳”,甚至伴随疼痛肿胀的肩手综合征。但别慌,大脑具有强大的“重塑能力”,康复训练正是激活这种能力的关键。

 

康复训练的“四大法宝”

 

康复不是“蛮力锻炼”,而是需要精准设计的“运动处方”。 

 

1. 运动疗法:从“被动”到“主动”的突破 

初期,治疗师会像“机械师”一样,轻柔地活动患者的手指、手腕和肘关节,防止关节粘连。随着力量恢复,逐渐引入“借力训练”:用健侧手帮助患侧完成抓握、伸展,或借助弹力带、滑轮系统增加阻力。 

小技巧:训练时对着镜子,通过视觉反馈纠正动作偏差,效果更佳。 

 

2. 作业治疗:把训练融入生活 

“治疗即生活”是作业治疗的核心。患者会通过模拟日常任务重获技能: 

粗大动作:用患侧手推门、擦桌子,增强整体协调性; 

精细动作:用镊子夹豆子、串珠子,锻炼手指灵活性; 

创意活动:折纸、编织、拼图,让训练变得有趣不枯燥。 

 

3. 物理因子治疗:科技赋能康复 

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刺激肌肉收缩,打破“用进废退”的恶性循环; 

冷热交替疗法:用热敷放松肌肉,冷敷缓解痉挛,像“温度调节器”一样改善手部状态。 

 

4. 中医传统疗法:千年智慧的现代应用 

针灸选穴如合谷、曲池,能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推拿手法中的滚法、按法,则像“柔性按摩师”,帮助放松僵硬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家庭训练:把康复室“搬回家”

 

康复不仅是医院的事,更是日常的坚持。以下训练简单易行,适合居家操作: 

 

1. 手指“开合舞” 

将橡皮筋套在五指上,缓慢张开手指对抗阻力,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这能增强指伸肌力量,改善“握不住、放不开”的困扰。 

 

2. 抓握“进阶挑战” 

从大到小准备不同物体:毛巾卷、网球、硬币。先练习抓握大物体,逐渐过渡到小物件,锻炼手指精细控制能力。 

 

3. 双手“协作游戏” 

将患侧手放在桌面上,健侧手推动其做滑动练习;或用患侧手固定纸张,健侧手写字,提升双侧协调性。 

 

关键提醒: 

训练前用温水浸泡手部5分钟,放松肌肉; 

疼痛是身体的“警报器”,若训练中感到剧痛,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记录每日进步,哪怕只是多捏起一颗豆子,也是值得庆祝的胜利。

 

避开这些“康复陷阱”

 

误区1:“早期不动更安全” 

事实:脑梗后24~48小时,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开始被动活动。长期制动会导致关节挛缩,错过最佳康复期。 

 

误区2:“用力越猛恢复越快” 

事实:异常运动模式下的“暴力训练”,可能强化错误动作,导致终身残疾。康复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误区3:“只练手,忽略全身” 

事实:手部功能依赖核心稳定与平衡支撑。若患者站立不稳,手部训练效果将大打折扣。

 

希望之光:从“不能”到“能”

 

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持久战”,它或许漫长且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看似微小的努力,都在悄然为大脑“重新布线”,搭建新的神经连接。我们见证过太多生命的奇迹:曾因脑梗无法抬起手臂的患者,如今能自如地系好鞋带;一度连筷子都握不稳的老人,重新稳稳端起了热气腾腾的汤碗。请相信,康复从无“太晚的开始”,唯惧“过早的放弃”。此刻就行动,让科学训练成为照亮希望的灯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