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面对娇嫩的宝宝,总是满心欢喜又小心翼翼。可新生儿身体脆弱,尤其是肺部还没发育成熟,一旦遭遇肺炎侵袭,病情往往进展很快,而且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家长忽略。但只要我们能及时抓住肺炎发出的“早期信号”,尽早带宝宝就医,就能大大减轻对宝宝的伤害,避免发展成重症。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讲,怎么快速识别新生儿肺炎的早期信号,以及遇到情况该怎么做。
新生儿肺炎早期最易被忽略的5个“异常信号”
很多家长以为,宝宝得肺炎一定会发烧、咳嗽,其实对新生儿来说,这些典型症状反而不常见。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下面这5个容易被忽略的“异常信号”。
(一)呼吸信号:
1. 呼吸频率变快: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安静时每分钟呼吸大概在40~50次。如果发现宝宝1分钟呼吸次数达到60次甚至更多,哪怕只是偶尔出现,也要警惕。
2. 呼吸“费劲”:如果看到宝宝吸气时鼻翼一鼓一鼓的,像在用力“嘬”气;或者吸气时胸口、肋骨之间,甚至脖子下面的锁骨上窝出现凹陷,形成一个个小“坑”,这说明宝宝呼吸很吃力,是肺部出现问题的表现。
(二)吃奶信号:
1. 喂奶时抗拒:宝宝含住乳头或奶瓶后,没吃几口就松开,还会哭闹;或者吐奶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出现“喷射状”吐奶——奶液用力从嘴巴里喷出来,而不是轻轻溢出来,这些都要注意。
2. 吃奶时呼吸乱:喂奶过程中,宝宝突然呼吸变快,甚至停下来憋气,只能张嘴呼吸,没法继续吃奶。
(三)精神信号:
1. 异常安静:突然变得特别嗜睡,怎么叫都不容易唤醒,唤醒后没一会儿又睡着了,对周围的声音、光线反应也变弱,这不是“乖”,而是精神差的信号。
2. 烦躁不安:没有任何原因(比如饿了、尿了、冷了)就持续哭闹,不管怎么哄抱、喂奶都没用,哭声要么特别微弱,要么尖利刺耳,这也是身体不适的表现。
(四)体温信号:
1. 不是所有肺炎都发烧:尤其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轻或体质较弱的宝宝,得了肺炎早期可能体温和平时一样,甚至低于36℃,摸着手脚冰凉,皮肤还有点发花。
2. 低热需警惕:如果宝宝体温在37.5-38℃之间,持续半天以上都没退烧,再加上精神不好、不爱吃奶,也可能是肺炎的早期信号。
(五)其他细节信号:
1. 口吐泡沫:宝宝嘴巴里频繁冒出白色的小泡沫,不是平时偶尔“吐口水玩”,而是像有分泌物从喉咙里冒出来一样。
2. 肤色异常:宝宝面色发白、发灰,不是正常的粉嫩色;或者嘴唇、鼻尖发紫,这是缺氧的危险信号,一定要重视。
家长最容易犯的3个“误区”
了解了早期信号,还要避开一些常见的误区,不然可能会延误宝宝的病情:
1. 误区1:“宝宝不咳嗽、不发烧,就不会得肺炎”
很多家长受成人肺炎的影响,觉得“不咳嗽、不发烧就没事”,但新生儿肺炎和成人不一样,大部分宝宝不会有明显的咳嗽,发烧也不是必然症状。判断宝宝是否可能得肺炎,重点看呼吸是否异常、精神状态好不好,而不是盯着咳嗽和发烧。
2. 误区2:“在家喂点药就能好”
有的家长觉得“肺炎就是炎症,喂点消炎药就行”,但新生儿的肝肾功能还没发育好,用药剂量和种类都有严格要求,随便喂药不仅可能没效果,还会伤害宝宝的身体,甚至延误病情。
记住:出现这些情况,立刻去医院!
虽然我们要学会观察早期信号,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说明宝宝的情况比较紧急,一定要立刻去医院,别犹豫:
1. 呼吸频率每分钟达到60次以上,或者出现鼻翼扇动、胸口凹陷。
2. 持续拒奶,还出现喷射状吐奶,精神差、嗜睡,怎么叫都没反应。
3. 嘴唇发紫、面色发灰,或者体温低于36℃、高于38℃,且持续不缓解。
4. 口吐泡沫的同时,还伴随哭闹、呼吸异常。
简单3招,帮宝宝预防肺炎
比起生病后治疗,提前预防更重要。家长做好这3件事,能帮宝宝减少得肺炎的风险:
1. 减少接触:家里有人感冒、咳嗽的,一定要远离宝宝。接触宝宝前,都要彻底洗手,最好戴上口罩,避免把细菌、病毒传给宝宝。
2. 注意保暖:换尿布、洗澡时动作要快,避免宝宝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穿衣服以宝宝手脚温暖、不出汗为宜,别裹得太严实,不然反而容易出汗受凉。
3. 清洁环境:家里要保持通风,每天开窗2次,每次15~2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来,减少室内的细菌和病毒。同时要避免烟雾、粉尘刺激。
总之,新生儿肺炎虽然危险,但只要家长能细心观察,抓住早期信号,及时就医,再做好日常预防,就能最大程度保护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