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阻肺患者如何跳出“越喘越累”的怪圈 - 数字报刊系统 哮喘怎么治?自我管理很关键 慢阻肺患者如何跳出“越喘越累”的怪圈 新生儿肺炎早期信号的识别 祛风止痒,标本兼治——中医内服外洗疗法全解析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阻肺患者如何跳出“越喘越累”的怪圈

作者:广汉市雒城街道青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周阳


“刚走几十米就喘得直扶墙,晾件衣服都要歇两回”“晚上躺平就憋气,只能靠着枕头半坐着睡”——这是很多慢阻肺患者的日常困境。即便按时吃着药,气短、胸闷还是反复找上门,稍微动一动就累得浑身冒汗。其实,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怎么呼吸”藏着缓解气短的关键: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帮肺部“省力气”,让呼吸更轻松,甚至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日常活动能力。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慢阻肺患者该如何跳出“越喘越累”的怪圈。

 

先搞懂:为啥慢阻肺患者总“喘不上气”?

 

要学会正确呼吸,得先明白肺出了啥问题。慢阻肺患者的气道(比如气管、支气管)长期发炎,变得又窄又堵,就像被挤压的吸管;同时肺泡弹性变差,像没弹性的气球,吸进来的气难排出、新鲜氧气也难进入——这就导致肺里“废气堆着、氧气不够”,人自然会觉得憋得慌。

 

更糟的是,很多患者会不自觉用错呼吸肌肉:为了多吸点气,总靠肩膀、脖子的肌肉往上提(比如耸肩呼吸)。但这些“辅助肌”力气小、易疲劳,用久了不仅没吸到多少气,还会越喘越累,形成“气短→用力喘→更累→更气短”的恶性循环。

 

别再“瞎喘气”!2个呼吸法,帮肺“省力气”

 

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正确的呼吸法能让气流更顺畅,减少肺部负担。这两种方法简单好练,在家就能学:

 

1. 腹式呼吸:激活“呼吸主力肌”,吸气更轻松

 

咱们平时多靠胸部起伏呼吸(胸式呼吸),但慢阻肺患者更适合腹式呼吸——因为它能调动膈肌(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是呼吸的“主力肌”),让肺吸得更足、呼得更透。

 

练法超简单:

 

姿势:平躺或坐在椅子上,双手分别放在肚子和胸口;

吸气:用鼻子慢慢吸,感觉肚子鼓起来(放在肚子上的手会被顶起),胸口尽量不动;

呼气:用嘴巴缩成“鱼嘴”样慢慢吹(像吹蜡烛),感觉肚子慢慢瘪下去,尽量把气呼干净;

节奏:吸气2秒、呼气4秒,每天练3次,每次10分钟。刚开始可能别扭,坚持一周就能找到感觉,呼吸会变深、气短次数会减少。

 

2. 缩唇呼吸:动的时候用,防气短“突袭”

 

走路、做饭、爬楼梯时一用力就气短?试试缩唇呼吸。它能帮助气道保持通畅,让废气顺畅排出,还能放慢呼吸节奏,避免“喘得太快”。

 

练法更方便:

 

姿势:站着、坐着都能练,先放松肩膀;

吸气:用鼻子快速轻吸一口(别太用力);

呼气:嘴唇缩成“O”形(像吹口哨),慢慢把气呼出去,呼气时间是吸气的2-3倍(比如吸气1秒、呼气23秒);

搭配活动:走路时,吸一口气走2-3步,呼一口气再走2-3步,根据体力调整,别勉强。

 

比如以前走10步就喘,用缩唇呼吸可能多走几步,而且喘得没那么剧烈。

 

避开3个“呼吸误区”,别让气短加重

 

很多患者习惯“怎么舒服怎么喘”,却不知道这些做法会让气短更严重,一定要避开:

 

1. 气短时“使劲大口吸气”

 

越憋越想使劲吸,但这样会让气道更紧张、肌肉更疲劳,反而吸不进多少氧气,还可能加重胸闷。正确的做法是:停下动作,用缩唇呼吸慢慢调整,等气短缓解再继续。

 

2. 总憋着气“硬撑”

 

比如做饭时想一口气做完,结果越撑越喘。其实可以“分段做”:切菜3分钟,停下来用腹式呼吸歇1分钟,再继续。别跟自己较劲,保存体力更重要。

 

3. 躺着时“完全平躺”

 

平躺会让腹部器官往上顶,挤压肺部空间,加重憋气。建议睡觉时在后背垫个靠枕,或者用半坐卧位(上半身抬30°-45°),这样肺部能更舒展,呼吸会轻松很多。

 

关键提醒:呼吸训练≠替代吃药

 

最后要明确:正确呼吸能“省力气、缓解气短”,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慢阻肺的核心治疗还是遵医嘱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激素等药物,控制气道炎症、保持气道通畅。呼吸训练是“辅助帮手”——在吃药的基础上练,能让气短缓解更明显,让你能更轻松地吃饭、散步,甚至接送孙子上学。

 

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气短不是“忍忍就过去”的小事,选对呼吸方式,就能少受点罪、多留点力气过日常。从今天开始,每天花10分钟练腹式呼吸,出门走路时试试缩唇呼吸,慢慢你会发现:原来不用那么费劲,也能好好呼吸。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