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血管健康警报,这些症状别忽视 - 数字报刊系统 高血脂患者的饮食避雷指南 牙列缺损影响大,修复方式大揭秘 脑梗康复的关键:溶栓后避免二次复发 脑血管健康警报,这些症状别忽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血管健康警报,这些症状别忽视

作者:东兴市人民医院 唐上幸

手中的杯子突然掉落,一侧胳膊却使不上力;与人交谈时,舌头打结,词不达意;早晨猛地起身,眼前瞬间发黑……这些看似偶然的小状况,实则是脑血管发出的“救命警报”。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忍忍就过去了,或是觉得年纪大了难免如此,结果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甚至引发中风,留下瘫痪、失语等严重后遗症。

脑血管疾病并非“突然降临”

无论是脑梗塞、脑出血,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前兆),发作前往往有明显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多因脑血管狭窄、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供血异常,在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长期吸烟者等高危人群中更为常见。脑血管疾病“黄金抢救时间”仅4.5小时,早发现1分钟,就能减少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脑血管的6个“紧急警报”

1.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突然感觉一侧胳膊或腿没力气,如端碗手晃、筷子拿不稳,走路一侧腿似灌铅;脸部也可能麻木,嘴角歪斜、喝水外流。这种无力或麻木多为单侧,突然出现且休息不缓解,是脑部运动或感觉神经供血不足的表现,也是中风常见早期信号。

2.说话含糊或听不懂话

想说话却说不清,说话断断续续;或别人说话,自己反应不过来,答非所问。这与紧张导致的结巴不同,紧张时调整情绪说话可恢复正常,而脑血管问题引起的语言障碍突然出现且短时间内不会好转,是脑部语言中枢供血异常的信号。

3.突发头晕、天旋地转

不是普通的头沉或头晕眼花,而是感觉周围东西旋转,站不稳,需扶墙或桌子,严重时恶心、呕吐、不敢睁眼。这与普通头晕不同,脑血管引起的头晕伴随明显平衡失调,是脑干、小脑供血不足导致,可能是中风前兆。

4.眼前发黑或视力异常

突然眼前一黑或看东西出现“黑影”,甚至单眼或双眼突然看不清东西。这种视力异常多为一过性,易被忽视,但反复出现说明眼部供血血管有问题,是脑血管疾病重要预警。

5.剧烈头痛或头痛突然加重

突然出现炸裂样或刀割样头痛,无明显原因;或平时头痛突然加重,吃药无效,疼痛持续时间长,伴随恶心、呕吐、脖子僵硬。这种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破裂或血管痉挛的信号,高血压患者突然剧烈头痛要立即就医。

6.短暂意识模糊或记忆力突然下降

突然意识模糊,反应迟缓;或记忆力突然下降,如刚放钥匙就忘位置,刚说要做的事转眼就忘。这与衰老导致的健忘不同,脑血管引起的意识或记忆问题是突然发生的,是脑部整体供血不足的表现,易被中老年人忽视。

出现警报后,这样做能救命

1.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

让患者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走路、干活或自己开车去医院,防止摔倒或出车祸加重脑部损伤。躺着时将头部稍垫高,解开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安抚患者情绪,避免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2.马上拨打120,抓住黄金4.5小时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明确告知接线员“怀疑是脑血管疾病(中风)”,说清患者年龄、性别、症状、详细地址及基础病和用药情况。即使症状几分钟内消失,也要打120,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前兆,48小时内发生中风风险极高。

3.等待急救时,做好3件事

①观察意识和呼吸:患者意识清醒时,让其保持安静;昏迷时,检查呼吸,无呼吸则做心肺复苏。

②别喂任何东西:患者可能吞咽功能异常,喂食或药可能导致窒息,自行吃药还会影响医生判断。

③准备好关键物品:找病历本、正在服用的药物,记录症状开始时间,方便急救人员了解患者病史,节省抢救时间。

日常预防:远离脑血管风险

预防脑血管问题,做好三方面即可。

首先要控制基础病: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测血压、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患者要管好血糖,空腹血糖维持在 4.4~7.0mmol/L;高血脂患者定期查血脂,少吃油腻食物,必要时服用降脂药。

其次要养成健康习惯:坚决戒烟,限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 25 克、女性不超 15 克;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碰高盐、高糖、高脂食物;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 30 分钟,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最后要定期检查:40 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基础病或家族史的,每年做 1 次颈动脉超声、头颅 CTA 等脑血管检查,早发现问题早干预。

综上所述,脑血管健康无小事,任何一个异常症状都别忽视。学会识别警报,出现症状立即行动,日常做好预防,就能降低脑血管疾病风险,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