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梗康复的关键:溶栓后避免二次复发 - 数字报刊系统 高血脂患者的饮食避雷指南 牙列缺损影响大,修复方式大揭秘 脑梗康复的关键:溶栓后避免二次复发 脑血管健康警报,这些症状别忽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梗康复的关键:溶栓后避免二次复发

作者:陆川县平乐镇中心卫生院 张雪琳

脑梗,医学上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就像大脑血管突然 “堵车”,导致脑组织因缺氧缺血受损。溶栓治疗是打通堵塞血管的 “急救钥匙”,能最大程度减少神经损伤,但溶栓成功不代表万事大吉 —— 数据显示,脑梗患者溶栓后 1 年内二次复发率高达 10%~15%,复发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会显著升高。因此,掌握溶栓后的康复要点,做好复发预防,才是脑梗康复的真正关键。

溶栓≠根治:康复期是防复发的黄金窗口期

1.溶栓的“双刃剑”效应

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但只能解决“当下堵塞”,无法修复受损血管内皮或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疏通了下水道,却未修复老化的管道,再次堵塞的风险依然存在。

2.康复期隐藏的“危险信号”

溶栓后2周至3个月是血管再狭窄高发期,需警惕以下症状:

突发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如握不住筷子)。

说话含糊不清或理解困难。

视力突然模糊或视野缺损。

持续性头晕、平衡感丧失。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就医,因为脑梗复发时,每延迟1分钟治疗,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3. 定期复查的“三把尺子”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是否稳定。经颅多普勒(TCD):评估脑血流速度。血液检查:监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建议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每年至少复查1次。

生活方式调整:从细节处降低风险

1.饮食管理:“三减三增” 原则

减盐:每天吃盐可别超过 5 克,大概就是一啤酒瓶盖那么多。盐吃多了,血压容易 “飙升”,给血管增加负担。

减油:动物油咱就少吃点啦,每天烹调油用量控制在 25 克以内,选点健康的植物油,让血管也 “轻松” 点。

减糖:含糖饮料能不喝就不喝,那些糕点、果脯里藏着的 “隐形糖” 也要小心,糖分摄入过多,对身体没啥好处。

增钾:多吃点香蕉、菠菜、土豆这些富含钾的食物,钾元素可是血管的 “小帮手”,能帮着维持血压稳定。

增膳食纤维:每天保证摄入 25 - 30 克膳食纤维,这就需要多吃 500 克蔬菜和 200 克水果,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带走身体里的一些 “垃圾”。

增加优质蛋白:选鱼类、豆制品、鸡胸肉等低脂蛋白,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给血管添堵。

2.运动处方:科学锻炼的 “333 法则”

频率:每周至少得运动 5 天,别太偷懒,让身体动起来。

强度:运动的时候,心率得达到(170 - 年龄)次 / 分钟,比如 70 岁的老人,目标心率就是 100 次 / 分,这个强度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太累。

时间:每次运动得持续 30 分钟以上,这样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类型:推荐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就像给血管做 “按摩”,让血管更有弹性。

3.睡眠与情绪:被低估的“康复催化剂”

睡眠:睡眠:每天得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要是有睡眠呼吸暂停的问题,那就乖乖使用呼吸机,睡好了,身体修复能力才强。

情绪:焦虑抑郁可是脑梗复发的 “帮凶”,会让复发风险增加 3 倍。咱可以试试正念冥想,或者多参加社交活动,把压力都释放出去,保持心情舒畅。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会升高血压,建议完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药物依从性:守护血管的隐形盾牌

1.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75~100mg/天)或氯吡格雷(75mg/天)需长期服用。

注意: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如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倾向需立即就医。

误区:服用阿司匹林期间饮酒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出血风险。

2.降压药

目标值:一般患者<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

原则: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避免血压波动(如晨起服药、避免突然停药)。

3.他汀类药物

作用:降低LDL-C,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甚至逆转斑块。

误区:担心肝损伤而自行停药,实际上定期监测肝功能即可(服药后1、3、6个月复查)。

目标:脑梗LDL控制<1.8mmol/L(或较基线水平降低50%以上)。

4.中药辅助

部分中药(如三七、丹参)可能改善微循环,但不可替代西药治疗。

避免使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以防肾损伤。

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

结语

脑梗康复是一场 “持久战”,溶栓成功只是第一步,预防二次复发才是决定康复效果的关键。只要做好定期监测、坚持健康生活、严格遵医嘱用药,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复发风险,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