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湿疹反复发作,儿童护理有妙招 - 数字报刊系统 流感季门诊输液须注意的细节 脓毒性休克:小伤口也能引发大危机 咳嗽不止?胃里的“反流”可能是元凶 湿疹反复发作,儿童护理有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湿疹反复发作,儿童护理有妙招

作者: 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卫生院 罗云娇


 

湿疹是儿童常见的皮肤问题,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瘙痒,甚至渗出或结痂。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的湿疹总是反复发作,即使用药好转,不久后又卷土重来。其实,湿疹的护理比治疗更重要,科学的日常护理和早期预防能大大降低复发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正确应对儿童湿疹,让宝宝的皮肤更健康。

湿疹为什么容易反复?

湿疹,在医学上也被称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且具有炎症性的皮肤病。其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异常、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儿童的皮肤本就娇嫩,皮脂分泌量少,保湿能力较弱,这使得他们的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进而导致湿疹反复出现。常见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皮肤屏障功能弱: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较薄,水分极易流失,这就使得外界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以及刺激物,像肥皂、汗液等,更容易侵入皮肤,引发湿疹。

2.过敏因素:食物过敏,例如对牛奶、鸡蛋过敏,以及接触过敏,如对化纤衣物、宠物毛发过敏等,都可能使湿疹症状加重。

3.环境干燥: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儿童皮肤会变得更加干燥,瘙痒感也会随之加剧,从而诱发湿疹复发。

4.护理不当:过度清洁皮肤、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护肤品以及孩子不自觉地抓挠等行为,都会加重湿疹的症状。

科学护理,减少湿疹复发

想要让湿疹少复发,关键在于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为宝宝的皮肤构建一道保护盾,从清洁、保湿到环境调整等多个环节入手,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损伤。

1.保湿是重中之重

湿疹宝宝的皮肤就像漏水的篮子,锁不住水分,因此保湿是护理的核心。

选择适合的保湿剂:优先选用不含香精、酒精的润肤霜或乳膏(如凡士林、丝塔芙、优色林等),质地厚重些的保湿效果更好。

勤涂、厚涂:每天至少涂抹23次,洗澡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如果皮肤特别干燥,可以每46小时补涂一次。

全身涂抹:即使没有湿疹的部位也要保湿,预防干燥。

2.正确洗澡,避免刺激

正确洗澡可清洁皮肤,但若方法不当反而会加重湿疹。家长需注意:水温控制在 32-37℃,过热会带走皮肤油脂、加重干燥;洗澡时间 5-10 分钟即可,避免长时间浸泡;选择无皂基、低敏的沐浴露(如 CetaphilAveeno),忌用香皂或含 SLS/SLES 的产品;洗完后用毛巾轻轻拍干,切勿用力擦拭。

3.减少外界刺激

衣物选择:以纯棉、透气材质为主,避免化纤、羊毛等粗糙面料。新衣服先清洗再穿,减少化学残留。

避免过度包裹:出汗会刺激皮肤,适当增减衣物,保持凉爽。

室内环境:保持湿度在50%60%,使用加湿器(但需定期清洁,避免滋生霉菌)。

4.避免抓挠,防止感染

湿疹瘙痒时,孩子容易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感染。

剪短指甲:减少抓伤风险,小宝宝可以戴纯棉手套。

冷敷止痒:用凉毛巾敷在瘙痒部位,缓解不适。

外用药物:医生可能会开具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或非激素类药膏(如他克莫司),按医嘱使用,不要擅自停药。

5.排查过敏原

如果湿疹反复发作且难以控制,可能需要排查过敏因素:

食物过敏:常见于牛奶、鸡蛋、花生等,但不要盲目忌口,需结合医生建议。

环境过敏: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可能是诱因,保持家居清洁,定期除螨。

早期预防,降低湿疹发生风险

相较于湿疹发作后的治疗,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能更有效地守护孩子的肌肤健康:

1.出生后尽早保湿:研究表明,新生儿期开始规律使用润肤剂,可降低湿疹发生率。

2.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免疫成分有助于减少过敏风险,如果不能母乳喂养,可咨询医生选择适度水解配方奶粉。

3.避免过度清洁:新生儿不必每天用沐浴露,清水冲洗即可。

4.合理添加辅食:4-6个月后逐步引入多样化食物,不必延迟易过敏食物(如鸡蛋、花生),除非已确认过敏。

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

1.皮肤大面积红肿、渗液或化脓(可能合并感染)。

2.湿疹严重影响睡眠或日常生活。

3.常规护理无效,症状持续加重。

总之,湿疹的护理是一场持久战,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但要坚持科学护理。记住三个关键:保湿、减少刺激、预防感染。早期干预和正确护理能显著减少复发,让孩子远离瘙痒困扰,拥有健康肌肤!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