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流感季门诊输液须注意的细节 - 数字报刊系统 流感季门诊输液须注意的细节 脓毒性休克:小伤口也能引发大危机 咳嗽不止?胃里的“反流”可能是元凶 湿疹反复发作,儿童护理有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感季门诊输液须注意的细节

作者: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雷蕾


每年冬春季节,流感高发,急诊门诊总会迎来一波就诊高峰。许多患者因发热、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前来就医,其中不少人主动要求输液治疗,认为“输液好得快”。然而,输液并非“万能药”,盲目使用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那么流感季输液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将为你解答。

流感≠普通感冒,输液不是“首选方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严重,如突发高热(可达39℃以上)、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但输液并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其作用主要是补充水分、电解质或通过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热、止咳)。

是否需要输液,需严格遵医嘱:

轻症流感患者(如仅发热、咳嗽,无脱水或并发症)通常口服药物(如抗病毒药奥司他韦、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即可缓解,无需输液。

以下情况可能需要输液:

严重脱水(如频繁呕吐、腹泻导致无法进食);

合并细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

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病情进展快,需快速控制症状。

误区提醒:输液不会缩短流感病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盲目输液可能引发过敏、静脉炎等风险。

输液前的4个关键准备

1.如实告知健康史

输液前需向护士说明: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如青霉素、头孢类)、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近期用药情况(如是否服用阿司匹林)等。例如,对鸡蛋过敏者可能对某些流感疫苗成分敏感,输液时需格外谨慎。

2.避免空腹输液

空腹可能导致低血糖或胃肠道不适,尤其是使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时易引发恶心、呕吐。建议输液前少量进食清淡食物(如粥、面包),但避免过饱。

3.穿宽松衣物,方便操作

选择袖口宽松的上衣,便于护士暴露输液部位(通常是手背或前臂)。避免穿化纤材质衣物,减少静电对输液管的影响。

4.保持情绪稳定

紧张情绪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可通过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放松,信任护士的专业操作。

输液中的5个观察要点

1.留意滴速是否合适

护士会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年龄调节滴速(如成人一般每分钟40-60滴)。若滴速过快,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过慢则影响疗效。切勿自行调节滴速!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

正常输液时,穿刺点应无红肿、疼痛。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呼叫护士:

局部肿胀、渗液(可能针头移位);

皮肤发红、瘙痒(可能过敏);

手臂麻木、刺痛(可能压迫神经)。

3.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输液反应,尤其是首次使用某种药物时。若感到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4.保持肢体稳定

避免随意移动输液肢体,防止针头脱出或血管损伤。如需上厕所,可请家属或护士协助举高输液袋。

5.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急诊门诊人员密集,流感患者免疫力较低,建议佩戴口罩,减少陪同人员,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输液后:细节决定康复质量

1.正确按压止血

拔针后用棉签纵向按压穿刺点3~5分钟(勿揉搓);

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需延长按压时间;

24小时内避免热敷,防止局部血管扩张出血。

2.关注“延迟反应”
部分药物副作用可能在输液后数小时出现: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如某些抗生素);

肝肾功能异常:乏力、尿量减少(需定期复查);

菌群失调:腹泻、口腔溃疡(长期使用抗生素后)。

3.科学调理生活

饮食:多喝水促进药物代谢,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刺激肠胃;

休息:保证7~8小时睡眠,免疫力在深度睡眠中修复;

防护:输液后身体虚弱,需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二次感染。

预防流感,比输液更重要!

输液是治疗手段,而非预防措施。避免流感侵袭,关键在于日常防护:

1.接种疫苗: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是最佳预防方式,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

2.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3.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接触患者时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4.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结语

流感季门诊输液是科学治疗的一部分,但并非“必选项”。作为患者,应理性看待输液的作用,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同时,通过日常防护降低感染风险,才是健康的长久之计。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