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老年膝关节退变,护理有妙招 - 数字报刊系统 孩子爱咬指甲,戒掉有办法 老年膝关节退变,护理有妙招 脑出血后别慌!康复训练这样做 如何应对流行性腮腺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膝关节退变,护理有妙招

作者: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林清


 

膝关节作为人体的负重关节,在日常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中作用关键。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膝关节退变(医学称膝关节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了解相关知识并掌握科学护理方法,对延缓病情、减轻痛苦意义重大。

 

认识老年膝关节退变

老年膝关节退变如同机器零件老化磨损,随年龄增长,关节软骨变薄、失弹性,软骨细胞代谢与修复能力下降,关节周围韧带、肌腱也退变,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常见症状中,膝盖疼痛最为主要,初期活动后轻微疼痛,休息可缓解,病情进展后疼痛加剧,甚至休息时也痛。肿胀因关节内炎症致滑膜液增多,还会有膝盖僵硬,尤其晨起或久不活动后,活动受限,上下楼梯疼痛加重。

高发人群包括肥胖者,因其膝关节负重大可加速软骨磨损;长期重体力劳动者,膝关节长期高负荷易退变;有膝关节外伤史者,关节结构破坏后退变可能性更高。

 

日常护理基础妙招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患者要避免久站、久行、久坐,以防增加膝关节负担,需劳逸结合,膝盖疲劳或疼痛时及时休息,休息时适当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压力与肿胀。

2.膝关节保暖:其周围血液循环较差,寒冷刺激会收缩血管,影响血供,加重炎症与疼痛。因此要随天气添衣,寒冷时可借助护膝等保暖。

调整饮食结构关键,应多吃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钙能减缓骨质流失,蛋白质助力关节组织修复,维生素促进软骨代谢。同时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膝关节负担。

 

康复锻炼实用方法

1.关节活动度锻炼可以帮助维持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防止关节僵硬。患者可以进行缓慢屈伸膝关节的练习,坐在椅子上,将腿缓慢伸直,然后再缓慢弯曲,重复进行,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坐位踢腿也是不错的选择,坐在椅子上,将腿伸直,然后缓慢向前踢,再缓慢收回,同样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

2.肌肉力量训练能够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减轻关节的负担。直腿抬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患者仰卧在床上,将腿伸直,然后缓慢抬高至与床面成30°左右,保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每条腿重复 10-15次,每天2-3次。靠墙静蹲也很适合老年人,患者背部靠墙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下蹲,使膝盖与脚尖方向一致,膝盖弯曲角度不要超过90°,保持这个姿势10-30秒,然后缓慢站起,重复5-10次,每天2-3次。在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动作要领,避免错误动作加重病情,同时要控制好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

3.在有氧运动选择上,应选择对膝关节压力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散步时要选择平坦的路面,穿着舒适的鞋子,每次散步20-30分钟,每天1-2次。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运动,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同时还能锻炼全身的肌肉。但要注意游泳的姿势和强度,避免过度用力。

 

疼痛缓解小技巧

急性疼痛肿胀期(受伤或疼痛突然加重48-72小时内),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冷毛巾冷敷膝关节,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渗出,减轻肿胀疼痛。慢性疼痛期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2-3 次,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疼痛。

止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要严格遵医嘱控制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引发胃肠道等不良反应,用药后若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红外线照射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按摩要力度适中,避免加重病情,能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度,这些物理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就医时机与注意事项

出现膝盖疼痛剧烈影响睡眠生活、肿胀经简单处理未缓解、无法行走或关节畸形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明确病情并治疗。

就医前要携带既往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向医生详细说明疼痛出现时间、性质、加重或缓解因素及伴随症状等,以便准确诊断。

治疗后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护理,按时服药,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坚持康复锻炼,注意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锻炼;定期复查,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结尾

老年膝关节退变虽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不便,但通过正确认识和科学护理,能有效延缓病情、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希望老年人及家属重视膝关节健康,掌握护理妙招,让老年人拥有健康舒适的晚年。相信科学护理和治疗能更好保障老年人膝关节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