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29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孩子爱咬指甲,戒掉有办法 - 数字报刊系统 孩子爱咬指甲,戒掉有办法 老年膝关节退变,护理有妙招 脑出血后别慌!康复训练这样做 如何应对流行性腮腺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爱咬指甲,戒掉有办法

作者:来宾市人民医院 覃美


在儿童日常行为中,咬指甲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 “咬甲癖”。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行为时,往往会感到焦虑,担心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实际上,咬指甲在儿童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很多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咬指甲行为。本文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引导孩子戒掉咬指甲的习惯。

 

孩子咬指甲的原因解析

儿童咬指甲的行为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幼儿时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口腔探索是他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咬指甲便是这种探索欲的一种表现。此外,在出牙期,孩子的牙龈会出现痒、胀痛等不适感,咬指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适,这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

当孩子处于陌生环境、面临压力,或者目睹父母争吵等紧张情境时,内心会产生焦虑情绪,而咬指甲则成为他们缓解这种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同时,在孩子感到无聊、无事可做时,咬指甲可能会逐渐演变成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动作,一旦形成,便容易反复出现。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身边的亲人或同伴存在咬指甲的行为,孩子很可能会进行模仿,进而形成自己的咬指甲习惯。另外,当孩子感觉自己缺乏关注时,可能会通过咬指甲这种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以获得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科学干预:帮助孩子戒掉咬指甲的方法

帮助孩子戒掉咬指甲的习惯需要循序渐进,采取科学的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观察与沟通。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咬指甲的具体情况,记录下孩子咬指甲发生的时间、所处的场景以及当时的情绪状态,通过这些记录找出孩子咬指甲的规律,明确引发孩子咬指甲的可能原因。同时,家长要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进行沟通,耐心询问孩子在咬指甲时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关心,而不是指责。

 

第二步是针对性应对。根据前面观察和分析出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若是由生理因素引起,在孩子出牙期,可为其提供安全的磨牙玩具,满足其缓解牙龈不适的需求;对于探索欲较强的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可供探索的物品,如积木、绘本等,转移其对指甲的注意力。针对心理因素,家长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可能给孩子带来紧张情绪的因素,如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同时,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满足其情感需求,缓解孩子的焦虑。对于环境因素导致的咬指甲行为,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避免自己有咬指甲的行为;此外,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避免孩子通过咬指甲来获取关注。

第三步是正向引导与替代。当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冲动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如玩玩具、画画、搭积木等,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指甲上转移开,用新的行为替代咬指甲的行为。同时,当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咬指甲,或者主动控制自己不咬指甲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增强孩子戒掉咬指甲习惯的信心。

 

第四步是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咬指甲的情况较为严重,如出现指甲变形、破损、出血,甚至引发甲沟炎等感染症状,或者经过家长的干预后,孩子的咬指甲行为仍没有得到改善,此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咨询儿童保健科医生或心理专家,寻求专业的指导和治疗。

 

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帮助孩子戒掉咬指甲习惯的过程中,有一些行为是需要家长避免的。家长不要过度指责、打骂孩子。孩子在受到指责和打骂时,会产生更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反而可能会强化咬指甲的行为,不利于习惯的改正。

不要强行制止孩子咬指甲。强行制止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更加抵触,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增加戒掉习惯的难度。

同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经常给孩子洗手,减少指甲缝中的细菌和污垢,降低因咬指甲而导致细菌感染的风险,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

 

结论

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只要了解孩子咬指甲的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进行引导,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戒掉咬指甲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养成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