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膝盖总响?先别慌!骨科医生教你分清“正常响”和“报警响” - 数字报刊系统 偏瘫患者的居家护理要点 揭秘麻醉真相,告别麻醉恐惧 呼噜震天响?警惕身体的“夜间求救信号” 躁动约束≠“限制自由”!正确护理这样做,既保安全又护尊严 膝盖总响?先别慌!骨科医生教你分清“正常响”和“报警响”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膝盖总响?先别慌!骨科医生教你分清“正常响”和“报警响”

来源:东莞市谢岗医院骨科     作者:柯友鹏

蹲厕起身“咔嗒”响、爬楼梯“咯吱”声、久坐伸腿弹响——不少人担心这是关节“报警”。其实膝盖响分两类,学会区分能避免盲目焦虑或忽视风险。一、先分清:膝盖响,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骨科临床上,膝盖响(医学称“膝关节弹响”)主要分为两类,核心区别在于“是否伴随疼痛、肿胀或活动受限”。

1. 生理性弹响:“响而不痛”,多是关节“正常活动声”如果你只是膝盖响,没有疼、肿,也不影响走路、蹲起,大概率是生理性弹响,常见原因有3种:仅响不疼、不肿、活动不受限,多为生理性,常见3种原因:

1)关节液气泡破裂:关节液含气体,突然活动(如蹲起)时,关节腔空间变化,气体逸出成气泡破裂,发“咔嗒”声,类似开碳酸饮料。

2)肌腱滑动摩擦:膝盖周围肌腱(如股四头肌肌腱)收缩时,若长时间不动后突然发力,滑动摩擦力变大,发“咯吱”响,如久坐起身时。

3)关节面轻微摩擦:膝关节由股骨、胫骨、髌骨组成,关节面有软骨,偶尔活动时轻微摩擦,尤其年轻人软骨弹性好,易出现轻微响。这类弹响特点:偶尔发生、声音清脆、无不适,像掰手指响,不损伤关节,无需处理。

2. 病理性弹响:“响且带痛”,可能是关节出了问题如果膝盖响的同时,还伴随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就要警惕是“病理性弹响”,可能是关节在“报警”:

1)响声频繁出现(比如走几步就响一次),或声音从“清脆”变“沉闷、粗糙”;

2)伴随疼痛(刺痛、胀痛、酸痛都算),比如上下楼梯时膝盖疼,蹲起时疼得不敢用力,膝盖出现肿胀(看起来比另一只腿粗),或按压时能摸到“硬块”;

3)关节活动受限,比如蹲不到底、伸腿不直,或走路时感觉膝盖“卡壳”“不稳”。这些情况多与膝关节结构损伤或病变有关,常见原因有4种,尤其中老年人、运动爱好者要注意: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膝盖里的“缓冲垫”,能减少骨头碰撞。运动时突然扭转膝盖(比如打球变向、蹲起时发力不当),或长期蹲跪、负重(比如搬运工、保洁员),都可能导致半月板撕裂。滑膜皱襞综合征:膝关节里有层滑膜,能分泌关节液。如果滑膜因外伤、过度运动出现“褶皱”(医学称“滑膜皱襞”),活动时褶皱会被卡在关节之间,反复摩擦就会响,还会引发膝盖内侧疼痛,尤其屈膝时疼得更明显。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年龄增长、体重超标、长期磨损(比如经常爬楼梯、跳广场舞),会让膝关节软骨慢慢“变薄、变脆”,甚至出现“骨刺”。软骨磨损后,骨头直接接触摩擦。髌骨软化症:髌骨(膝盖骨)下面的软骨因长期受力不当(比如经常深蹲、穿高跟鞋走路)出现磨损、软化,活动时髌骨与股骨接触不顺畅,就会响,还会导致膝盖前方疼痛,尤其上下楼梯、蹲起时疼得厉害,年轻人长期久坐、运动不当也容易中招。

3.出现这些情况,及时看骨科若弹响符合病理性特点,尤其以下2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做膝关节X线、超声或MRI检查:响声突然变频繁,疼痛肿胀加重,影响走路、上下楼;膝盖“卡壳”“不稳”,如走路突然动不了或“打软”差点摔倒。早干预很重要:半月板轻微损伤可通过休息、物理治疗恢复;拖延至严重撕裂可能需手术;骨关节炎早期控重、用药可延缓软骨磨损,避免换关节。4.日常护膝:3件事减少关节负担无论哪种弹响,日常护膝能减少损伤,建议养成3个习惯:

1)控体重:膝盖承重是体重数倍,超标加速软骨磨损,可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游泳、骑自行车,对膝盖压力小)控重。

2)避伤膝动作:少做深蹲、爬楼梯、跳广场舞等;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膝盖;运动前热身(慢走、拉伸肌肉)、运动后放松,避免突然发力。

3)注意保暖与补钙:膝关节受凉致肌肉韧带紧张,秋冬可戴护膝;适当补钙和维生素D(多吃牛奶、豆制品、绿叶菜,或遵医嘱用补充剂),维持骨骼软骨健康。

膝盖总响不一定是“报警”:响而不痛多为生理性,不用慌;响且带痛、活动受限可能是关节“求救”,别拖延。日常做好护膝,减少负担,膝盖更“耐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