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8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新辅助治疗+手术 直肠癌局部晚期患者重获希望 - 数字报刊系统 贵州省人民医院“滑轨CT”赋能多学科精准作战 主动预防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实施一例普通而又特殊的手术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便民利民 新辅助治疗+手术 直肠癌局部晚期患者重获希望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 过敏防治宣传进社区 松桃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两癌”筛查进乡村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br>夜间门诊满三年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辅助治疗+手术 直肠癌局部晚期患者重获希望

本报讯 “没想到不用改道,现在排便和以前一样正常!”62岁的刘先生(化名)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以下简称“浙毕医院”)金海湖院区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的病房里,一脸喜悦。三个月前,他被确诊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如今不仅肿瘤被切除,还成功保住了肛门功能——这一切,得益于多学科联合诊疗与机器人手术的“双重加持”。

  三个月前,刘先生发现大便带血,起初以为是痔疮,直到症状持续加重,才到浙毕医院做了肠镜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直肠)腺癌,磁共振提示属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医生说肿瘤位置离肛门近,传统手术可能要切除肛门,终身挂粪袋。”刘先生回忆,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浙毕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团队会诊后,给出了一套“新方案”:先做新辅助治疗缩小肿瘤,再用机器人手术切除,争取保住肛门功能。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不是‘绝症’,通过‘新辅助治疗 +手术’的组合拳,很多患者能获得新生机会。”浙毕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业务主任姚海波解释,团队为刘先生制定了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让肿瘤在术前就明显缩小。

  新辅助治疗结束后复查磁共振,刘先生的肿瘤已符合手术条件。

  手术当天,一台“三头四臂”的机器人成了手术室的 “主角”。它的“眼睛”是放大10倍的高清3D镜头,能清晰分辨直肠周围的神经和血管;4条机械臂可灵活旋转540°,比人手更稳定,还能过滤掉细微震颤。

  姚海波坐在操作台前,操控机械臂切除肿瘤、清扫周围淋巴结,最后完成吻合。整个手术出血量不足50ml,就像在盆腔里进行“毫米级雕刻”。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完全退缩。(杨关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