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贵州省人民医院观山湖院区数字化复合手术间内,多学科团队成功为多例复杂危重患者实施高难度/精准手术。该手术间配备的与手术操作深度融合的“滑轨CT”术中引导技术,正以“毫米级”精度与“一站式”检查、定位、手术,为急危重症级复杂手术患者开辟生命新通道。
医生装配“透视眼”和“稳定手”
“滑轨CT”在骨科的赋能范围远不止成人患者。近日,该院骨科李波主任医师团队在数字化复合手术室内,成功为一名3岁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导致脊柱侧弯(40°)后凸(31°)的患儿实施了高难度矫形手术。患儿椎体发育极不成熟,椎弓根细小如幼苗,传统置钉犹如“盲人走钢丝”,极易失败或损伤神经。
在“滑轨CT”提供的精准三维影像基础上,骨科团队整合骨科机器人技术,如同为医生装配了“透视眼”和“稳定手”。机器人依据“滑轨CT”等影像数据,实现胸11半椎体切除及T10-T12椎弓根螺钉的毫米级精准置入与融合。手术耗时3小时,出血150毫升,术后矫形效果显著,有效规避了生长高峰期畸形加重的风险,为患儿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
据省医骨科主任孙立介绍,搭载术中“滑轨CT”引导技术,凭借其术中看得清、打得准、保安全等优势,正颠覆外科手术传统流程。
毫米级高清扫描完成关键诊断
年近八旬的韩大爷(化名),因病情危重长期滞留呼吸重症监护室,生命体征不稳,肺部疑似严重感染或占位病变亟需活检确诊。传统转运至CT室方案风险极高,途中病情突变、普通CT室无菌不足易诱发致命感染——转运本身即极大可能存在生命威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团队立即联系启用数字化复合手术室“滑轨CT”术中定位方案。“滑轨CT”如同移动的“安检透视仪”,在手术室内对韩大爷肺部进行毫米级高清扫描,细微结构与疑似病灶一览无遗,为精准穿刺铺平道路,避免了转运风险,在生命支持系统的全方位守护下安全完成关键诊断。
穿刺过程中随时扫描验证针尖位置
饱受多年剧痛折磨的谢阿姨(化名),急需接受经皮三叉神经射频消融微创术,却面临颅底“解剖迷宫”与“毫米级精度”的双重生死挑战。
神经外科团队在骨科术中影像主管技师的技术支持下,依托“滑轨CT”上演精准“排爆”,术中,“滑轨CT”瞬间生成颅底骨性结构与神经走向的超高清三维“地图”,彻底穿透复杂解剖迷障,成为手术的“北斗天眼”。医生据此规划最优路径,并在穿刺过程中随时扫描验证针尖位置,实现“指哪打哪”。最终,凭借术中“滑轨CT”的精准导航,多学科手术团队成功在颅底“雷区”中实现了一次性毫米级精准消融,困扰谢阿姨多年的剧痛终得解除(贵州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