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7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糖技巧 - 数字报刊系统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糖技巧 痛风患者服药的核心要点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生活指南 麻疹来袭别慌,免疫规划筑牢防护墙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糖技巧

作者:玉林市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雷惠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基础环节,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烹饪方式及进食习惯,能有效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将从多维度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实用饮食控糖策略。

科学选择食材,把控营养摄入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影响血糖波动的关键因素。建议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主食,如藜麦(GI值53)、荞麦面(GI值59)、燕麦片(GI 值 55),相较于精制米面,其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血糖急剧升高。采用 “手掌法则” 控制主食量:每餐主食摄入量约为自己拳头大小(生重50-100克),或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45%-60%。同时,可尝试主食搭配,如糙米搭配杂豆类(红豆、绿豆),既能丰富口感,又能进一步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指数。

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白肉(鸡肉、鱼肉)、豆类及豆制品、低脂奶制品是理想选择。蛋白质不仅有助于维持肌肉量,还能延缓胃排空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5%-20%,如每日食用100-150 克瘦肉、1个鸡蛋、300毫升低脂牛奶。对于肾脏功能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蛋白质摄入量,并选择优质低蛋白食物。

蔬菜和水果得记住 “挑低糖、高纤维的”。像菠菜、生菜这类绿叶菜,还有黄瓜、番茄这些瓜茄类蔬菜,糖分含量特别低,又有很多膳食纤维,平时吃的时候不用刻意限制份量(但应适当);低糖水果如苹果、蓝莓、柚子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每日不超过200克),避免餐前餐后立即进食,防止血糖波动。此外,像胡萝卜、南瓜这类蔬菜,虽然含糖量相对较高,但只要控制食用量,并减少相应主食的摄入,也可适量食用。

优化烹饪方式,减少隐形糖盐

烹饪方式直接影响食物的升糖效应。建议采用蒸、煮、炖、凉拌等低温烹饪方法,此类方式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成分,减少油脂摄入。新兴的空气炸、水波炉烹饪技术,通过热风循环或蒸汽加热,可实现无油烹饪,适合制作肉类、薯类等食物。应避免糖醋、红烧、油炸等高糖高油烹饪方式,这类菜肴不仅热量超标,还会显著提升食物的升糖速度。

调味料使用需严格把控。建议用代糖(如赤藓糖醇、甜菊糖苷)替代蔗糖,选择低盐酱油、香料(如姜、蒜、迷迭香)提味,减少隐形糖盐摄入。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钠盐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而高糖调味料则直接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需警惕酱汁、腌制品中的隐形糖盐。此外,烹饪时可尝试用柠檬汁、醋来增加风味,减少对盐和糖的依赖。

规范进食习惯,科学控制血糖

合理的进餐顺序对餐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建议遵循“汤→蔬菜→蛋白质→主食”的顺序:餐前喝汤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后续进食量;先摄入蔬菜和蛋白质,能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延缓血糖上升。临床研究显示,采用此进餐顺序可使餐后2小时血糖降低10%-15%。

控制进食速度同样关键。建议每餐用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细嚼慢咽有助于大脑及时接收饱腹感信号,避免过量进食。快速进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与血糖上升不同步,易引发餐后高血糖,而慢速进食可使血糖波动更平稳。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弱,更应注重食物的软烂程度,同时保证进餐时间充足。

特殊场景应对,保障控糖效果

外出聚餐时,糖尿病患者需掌握点菜技巧。优先选择清蒸、白灼、清炒类菜品,避免勾芡菜肴(淀粉会快速升高血糖);主动要求菜品少盐少油,不喝甜饮料,可用茶水或无糖气泡水替代。若无法避免主食,可提前告知厨师制作小份主食。此外,参加自助餐时,应先规划好餐盘食物比例,以蔬菜和蛋白质为主,少量选择主食。

零食选择需兼顾营养与控糖需求。黄瓜、无糖海苔、少量坚果(每日不超过 15克)、无糖酸奶等是健康选择;需避免糖果、饼干、薯片等高糖高油零食,此类食物升糖迅速且营养价值低,易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零食时,可适当增加低糖水果干(如葡萄干需少量),但要注意查看配料表,避免添加额外糖分。

结语

糖尿病饮食控糖是一项长期且个体化的管理过程,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糖水平、身体活动量、并发症情况等因素。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波动及时调整饮食方案,并在营养师或医护人员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以实现血糖长期稳定控制。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