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超声检查:轻松“捕捉”胆囊结石 - 数字报刊系统 结核传染强,怎么预防才靠谱? 痔疮来袭:尴尬背后的健康警示 超声检查:轻松“捕捉”胆囊结石 野外游玩遭蜂蛰:急救处理学起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声检查:轻松“捕捉”胆囊结石

作者:平果铝医院 方芳


一、一次超声检查,揭开疼痛背后的真相 

 

深夜急诊室,一位中年女性饭后右上腹剧痛,疼向肩背,还恶心呕吐。医生安排腹部超声检查,探头轻触腹部,屏幕现出胆囊轮廓,腔体内几颗强回声光团拖着长“影子”。医生解释是胆囊结石卡在胆囊里刺激黏膜致炎,患者方知疼痛元凶。超声是胆囊疾病首选检查,无创实时精准,能显示结石情况,评估胆囊与胆总管,为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二、胆囊结石:沉默的“定时炸弹”

 

胆囊,这个位于肝脏下方的小囊袋,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胆汁中的胆固醇、胆色素或钙盐浓度过高时,就会像海水蒸发后析出盐晶一样,形成固态的结石。这些结石可能独自“潜伏”,也可能成群结队,甚至填满整个胆囊。 

 

1. 谁更容易被结石“盯上”? 

医学上有个形象的“4F”法则:女性(Female)、肥胖(Fat)、四十岁以上(Forty)、多产(Fertile)。此外,长期高脂饮食、快速减重、不吃早餐的人群也是高危群体。胆汁本应在进食后规律排放,若长期空腹,胆汁淤积,就为结石形成提供了温床。 

 

2. 结石会“搞事情”吗? 

并非所有结石都会引发症状。有些人携带结石多年却毫无察觉,这类“沉默的结石”可能因体检偶然被发现。但当结石卡在胆囊颈部或掉入胆总管时,就会引发剧烈疼痛(胆绞痛),甚至导致胆囊炎、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此时,超声不仅能发现结石,还能通过观察胆囊壁是否增厚、周围有无渗出,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 

 

三、超声检查:结石的“透视眼”如何工作?

 

患者小李躺在检查床上,超声医生将探头涂上耦合剂,轻轻放在他的右上腹。“深呼吸,放松……”随着探头移动,屏幕上的图像逐渐清晰。医生边操作边解释:“你看,这个强回声团就是结石,它比周围的胆汁密度高,所以看起来特别亮,后面还有一条黑色的‘尾巴’,这叫声影,是超声诊断结石的标志。” 

 

超声如何“捕捉”结石? 

超声利用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原理成像。结石的密度与胆汁不同,声波遇到结石时会强烈反射,形成明亮的强回声;而结石后方的声波无法穿透,形成黑色声影。这种“一亮一黑”的特征,让结石在超声图像中无所遁形。 

 

检查时需要注意什么? 

超声对胆囊的显示依赖于胆囊的充盈程度。因此,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让胆囊充分充盈胆汁。检查时,患者通常平躺,医生会从不同角度扫描胆囊区域,必要时还会让患者侧卧,观察结石是否随体位移动(活动性结石)。整个过程无痛无创,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超声的“独门优势” 

与其他检查相比,超声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敏感度高:能发现直径2毫米以上的微小结石,甚至泥沙样结石;安全无辐射:孕妇、儿童均可放心检查;动态观察:可实时评估结石与胆囊壁的关系,判断是否合并炎症;经济便捷:检查费用低,结果即时可得,适合长期随访。 

 

四、预防与治疗:超声指导下的全程管理

 

发现胆囊结石后,该如何应对?超声不仅能帮助诊断,还能在治疗和预防中发挥关键作用。

1. 无症状结石:观察还是干预?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超声随访是主要策略。医生会根据结石大小、数量及胆囊功能,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观察结石是否增大、胆囊壁是否增厚。若结石长期稳定,可暂不处理,但需调整生活方式:规律饮食、控制体重、减少高脂食物摄入。

2. 有症状结石:及时干预 

当结石引发胆绞痛、胆囊炎或胆总管梗阻时,需积极治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主流方案,超声可在术前精准定位结石,术中引导手术操作,术后复查评估胆囊床是否残留结石。对于不愿手术的患者,也可尝试药物溶石(仅适用于纯胆固醇结石),但需长期超声监测效果。

3. 预防胜于治疗 

超声筛查是预防胆囊结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4F”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小结石,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干预,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避免“小结石”酿成“大麻烦”。 

 

五、结语:超声,守护胆囊健康的“隐形卫士”

 

超声贯穿胆囊结石管理全流程,如无声卫士,以声波捕捉胆囊内“不速之客”。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提升诊断精准度,助力个性化治疗。下次体检不妨主动加做腹部超声,几分钟无痛扫描,或能提前发现隐患,守护胆囊健康,“早发现、早治疗”是防结石恶化的良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