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血压,按时吃药、定期测血压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忽略了饮食这一关键因素。血压稳定与“吃”密切相关,选对食物能辅助降压,吃错则可能让血压飙升,加重对心脏、大脑、肾脏的伤害。下面就聊聊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中要避开的食物以及健康饮食方法。
为何饮食对高血压如此重要?
高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压力持续偏高,如同给水管持续增压,时间久了血管易老化、破裂。长期不控制血压,可能引发中风、心梗、肾病等严重问题。
饮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帮手。很多人认为吃了降压药就无需在意饮食,这是错误的。吃太多盐,血压更难稳住;吃太多油和糖,会让血管变窄、失去弹性,影响降压药效果。反之,选对食物、避开“雷区”,能让血压更平稳,减少吃药剂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这5类食物,高血压患者要“躲远点”
(一)高盐食物:身边的“血压杀手”
盐里的“钠”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钠会让身体留住更多水分,使血管内“水量”增多,压力升高,还会降低降压药效果。
1.高盐食物不仅有咸菜、腌肉,还有很多“隐形盐”:
明显高盐:咸菜、腊肉、香肠、腐乳、榨菜、咸鱼、盐渍罐头(如油浸金枪鱼罐头),这些食物盐含量极高。
隐形高盐:酱油、蚝油、味精、鸡精(一勺酱油约含1.6克盐,占每天盐摄入量的1/3),薯片、锅巴、蜜饯(如话梅、葡萄干)、卤味、熏鸡,甚至部分面包、饼干也含盐。
2.避开高盐食物的方法:每天盐摄入量别超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去掉胶垫装满盐的量);做饭少用酱油、蚝油等调味品,用葱、姜、蒜、醋、柠檬汁提味。
(二)高油食物:让血管“堵”得更厉害
吃太多油,多余油脂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让血管变窄、失去弹性,使血液流动阻力变大,血压升高,还可能引发高血脂、冠心病。
1.高油食物分两种:
明显高油:炸鸡、油条、炸丸子等油炸食品,五花肉、肥牛、肥羊等肥肉,红烧菜(如红烧排骨、红烧鱼)油含量高。
隐形高油:黄油、奶油(如蛋糕上的奶油、面包里的黄油)、起酥面包、油炸型方便面面饼,坚果(如核桃、杏仁)脂肪含量高,每天吃一小把即可。
2.避开高油食物关键在烹饪方式和选择:做饭多用水煮、蒸、炖、凉拌;买零食选脂肪含量低的。
(三)高糖食物:高血压也得防
吃太多糖,身体用不完的糖会变成脂肪,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会加重高血压。过多的糖还会影响胰岛素水平,让血管收缩更频繁,血压升高,长期会伤害肾脏。
1.高糖食物也有“明显”和“隐形”之分:
明显高糖:糖果、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冰淇淋、甜甜圈、马卡龙,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饮料、奶茶)糖含量高。
隐形高糖:番茄酱、部分甜味沙拉酱(如蛋黄酱)、蜂蜜(每天别超1-2勺)、果脯(如葡萄干、芒果干),红烧菜、糖醋菜也会放不少糖。
2.避开高糖食物的方法: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想喝甜的就喝白开水、淡茶或自己泡的水果茶(不加糖)。
(四)酒精:让血压“失控”
酒精会让血管先扩张,短期内血压可能暂时下降,但长期喝酒会让血管失去弹性,导致血压持续升高,还会影响降压药效果。喝酒后血压波动大,容易引发中风、心梗。不管是哪种酒,高血压患者都要尽量避开。
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别超25克(约750毫升啤酒、250毫升红酒、50克白酒),女性别超15克(约500毫升啤酒、150毫升红酒、30克白酒),且不能每天喝。
(五)刺激性食物:让血压“忽高忽低”
刺激性食物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血压“忽高忽低”比持续高更危险。
1.常见刺激性食物有:辛辣食物(辣椒、花椒、胡椒)、浓茶、咖啡、烟草。
2.避开方法:少吃辛辣重口的菜;少喝浓茶和咖啡,晚上别喝;坚决戒烟,远离二手烟。
高血压患者饮食3个简单原则
高血压患者饮食需遵循3个简单原则: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保证300-500克蔬菜(尤其绿叶菜)、200-350克低糖水果,主食搭配全谷物;
*选对“优质蛋白”,多吃深海鱼、去皮禽肉、鸡蛋、豆制品,少碰红肉和加工肉;
*烹饪“越简单越好”,坚持“少盐、少油、少糖”,多用蒸、煮、凉拌,少用煎、炸、红烧,调味优先选天然调料。
控制血压,饮食是关键一环。很多高血压患者通过调整饮食,血压下降,吃药剂量减少。把“健康饮食”融入生活,配合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血压会更稳定,身体也会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