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重症胰腺炎不只是痛,危险信号要警惕 - 数字报刊系统 重症胰腺炎不只是痛,危险信号要警惕 中药煎煮小妙招,让药效“火力全开” 高血压患者:这些食物要远离 慢阻肺缠身莫慌,日常呼吸护理有妙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症胰腺炎不只是痛,危险信号要警惕

作者: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 黄资成


 

一、一场因“贪吃”引发的生死危机 

 

深夜的急诊室,35岁的张先生被推进抢救室。他双手捂着肚子,面色惨白,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滚。“医生,我胃疼得要命……”话音未落,他突然开始呕吐,呼吸也变得急促。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他的胰腺已经大面积坏死,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原本以为的“胃痛”,竟是重症胰腺炎在作祟!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胰腺这个深藏在肚子里的“小器官”,一旦“发怒”,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灾难。很多人误以为胰腺炎只是“吃坏了肚子”,却不知道它可能让人在短短几天内命悬一线。 

 

二、胰腺:人体里的“化学工厂”

 

胰腺藏在胃的后方、脊柱的前面,形状像一条“小尾巴”。它虽然不起眼,却身兼两职: 

“消化高手”:每天分泌约1.5升胰液,里面含有能分解蛋白质、脂肪的酶。这些酶平时乖乖待在管道里,一旦“跑”到胰腺外,就会像强酸一样腐蚀周围组织。 

“血糖管家”:胰腺里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如果胰腺受损,糖尿病可能随之而来。 

 

为什么胰腺会“自残”? 

正常情况下,胰液通过管道进入小肠帮助消化。但当管道被堵塞(比如胆结石卡住),或胰液分泌过多(比如暴饮暴食后),管道内压力升高,酶就会提前“激活”,开始消化胰腺自身,甚至波及周围的肝脏、肾脏等器官。 

 

三、重症胰腺炎的“三步致命曲”

 

重症胰腺炎的凶险,在于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反应: 

 

第一步:胰腺“自焚” 

胰腺组织像被泼了硫酸,迅速坏死、肿胀。患者会感到上腹部像被刀割一样疼,弯腰抱膝能稍微缓解(因为这样能减轻胰腺的压力)。 

 

第二步:全身“大罢工” 

坏死的组织会释放大量炎症物质,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免疫系统像失控的保安,见人就打,导致肺部、肾脏、心脏等器官相继“罢工”。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无尿、意识模糊等症状。 

 

第三步:留下“烂摊子” 

即使侥幸存活,患者也可能面临长期并发症: 

胰腺功能丧失,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 

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让患者长期腹痛、消化不良; 

假性囊肿(胰腺周围形成的“水泡”)可能破裂感染,危及生命。 

 

四、这些信号,是胰腺在“求救”!

 

重症胰腺炎的早期症状和普通胃痛很像,但有几个关键区别,必须警惕: 

 

1. 痛得“不一般” 

普通胃痛可能一阵一阵的,而胰腺炎的痛是持续性的,像刀割或火烧,弯腰或蜷缩能稍微减轻。 

 

2. 痛完还“连累”全身 

皮肤变黄:可能是胆结石堵塞胰液管道的信号; 

肚子发紫:腰部、肚脐周围出现青紫色瘀斑(医学上叫Cullen征、Grey-Turner征),说明病情已非常危重; 

呼吸急促:炎症波及肺部,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 “三多一少”反着来 

糖尿病患者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而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能“三少一多”: 

少尿或无尿(肾脏受损); 

少排气(肠道麻痹); 

少进食(腹痛剧烈); 

呕吐物带血(消化道出血)。 

 

五、这五类人,是胰腺的“重点保护对象”

 

1. “吃货”型:经常暴饮暴食,尤其是爱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如烧烤、油炸食品)的人; 

2. “酒鬼”型: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胰液分泌; 

3. “结石”型:有胆结石或胆总管结石的人,结石可能卡住胰液管道; 

4. “三高”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人群,胰腺负担更重; 

5. “遗传”型:家族中有胰腺炎病史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六、预防:别让胰腺“闹脾气”

 

1. 管住嘴 

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到七分饱; 

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摄入,多吃蔬菜、全谷物; 

限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约1瓶啤酒),女性减半。 

 

2. 迈开腿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 定期查 

有胆结石、高血脂或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声和血脂检查。 

 

4. 听身体的话 

如果出现持续腹痛,尤其是伴随呕吐、发热、皮肤发黄等症状,千万别硬扛,立即就医! 

 

七、结语:别让“小痛”酿成“大祸”

 

胰腺炎不是“吃坏肚子”那么简单,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最后警告”。记住:持续腹痛+全身症状=立即就医。保护胰腺,就是保护我们的“消化工厂”和“血糖管家”。从今天开始,少吃一口、多走一步,别让这个“沉默的器官”再默默承受伤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