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体检时发现血脂偏高,常会疑惑“是不是吃太油导致的?”“饮食对血脂影响到底有多大?”其实,饮食与血脂关系密切,不当饮食会加重血脂异常,合理饮食则能辅助控制血脂。接下来,用通俗的语言讲清血脂与饮食的关联,给出具体可操作的饮食建议,帮助大家通过调整饮食改善血脂。
血脂是什么?身体里的血脂从哪来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这些物质对身体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比如参与激素合成、提供能量等。身体里的血脂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合成,即肝脏等器官根据身体需求产生,这属于内源性血脂;二是从食物中获取,比如吃的肉类、坚果等含脂肪的食物,这是外源性血脂,饮食主要影响的就是外源性血脂。
在血脂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血脂”,它能帮助清理血管内多余脂肪;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是“坏血脂”,过多时易沉积在血管壁,增加血管问题风险,所以控脂重点是降低坏血脂、维持好血脂水平。
划重点:这些饮食行为,会让血脂“悄悄升高”
高饱和脂肪饮食会提高坏血脂水平。常见食物包括肥肉、动物内脏、黄油,以及炸鸡、炸薯条等油炸食品,过量食用这类食物,会使血液中坏血脂含量逐步上升,增加血脂异常风险。
反式脂肪对血脂的危害比饱和脂肪更大,且难以被身体代谢。它常存在于人造奶油、起酥面包、薯片和糕点中,许多加工零食为追求口感会添加反式脂肪,长期摄入会严重干扰血脂代谢,导致血脂水平失衡。
高糖饮食和过量饮酒也会影响血脂。含糖饮料、糖果、甜点中的过量添加糖,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甘油三酯,使血液中甘油三酯升高;酒精热量高,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肝脏代谢功能,既会导致甘油三酯上升,还可能降低好血脂含量,进一步加重血脂问题。
照着做:四类“控脂饮食”建议,简单易执行
选择“优质脂肪”替代坏脂肪,可调节血脂。推荐深海鱼(三文鱼、鳕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坚果(核桃、杏仁,每天一小把,忌过量);烹饪用植物油(橄榄油、菜籽油)替代动物油,且需控制用量。具体做法:每周吃2~3次深海鱼,用坚果替代高糖零食,炒菜少放油、优先选植物油。
多吃膳食纤维食物能清血脂。推荐全谷物(燕麦、糙米、藜麦)、绿叶蔬菜(每天300~500克)、水果(苹果、蓝莓,每天200~350克,忌高糖水果如荔枝、榴莲过量)。操作方式:早餐用燕麦替代白粥,午晚餐各搭配两种以上蔬菜,水果放两餐间当加餐,保证膳食纤维摄入。
控制胆固醇需选对高蛋白食物。推荐瘦肉(去皮鸡胸肉、瘦牛肉)、鸡蛋(每天1个,胆固醇高者遵医嘱调整)、豆制品(豆腐、豆浆)。日常避免动物内脏、肥肉,瘦肉每天制在50~75克,可用豆制品替代部分肉类,减少胆固醇摄入。
养成饮食好习惯可减少隐形危害。烹饪多采用蒸、煮、炖、凉拌,少用油炸、红烧、爆炒,减少额外油脂;控制添加糖,少喝含糖饮料,用白开水、淡茶替代,制作食物少放糖和蜂蜜;规律饮食、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吃七八分饱即可。
别忽视:除了饮食,这些因素也影响血脂
缺乏运动对血脂代谢不利,久坐不动会让身体代谢变慢,影响血脂正常代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运动强度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坚持运动能帮助调节血脂。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增加血脂异常风险,腹部脂肪过多会影响身体代谢功能,建议通过饮食调整结合运动,控制体重,减少腹部脂肪,降低血脂异常概率。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还会降低好血脂含量,加重血脂异常,所以戒烟对控脂很重要,无论是否有血脂问题,戒烟都能保护血管和血脂健康。另外,部分人血脂高与遗传、年龄增长有关,这类人群即使饮食健康,也可能出现血脂问题,因此更需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来控制血脂,若血脂仍偏高,要及时遵医嘱用药,不能仅靠饮食调整。
结语
饮食对血脂影响显著,合理饮食能通过选择优质脂肪、补充膳食纤维辅助控脂,不当饮食如高油高糖则会加重血脂异常。希望大家重视饮食调整,同时结合每周规律运动、尽早戒烟等良好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以维持健康血脂。建议定期体检监测血脂,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才能更好地守护血管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