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不足,常将其引发的咳嗽、气喘等症状误认为是普通感冒或衰老的正常表现,从而延误治疗,导致呼吸难题逐渐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将为大家科普如何应对 COPD 带来的呼吸难题,帮助大众正确认识并科学管理该疾病。
呼吸难题到底是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非普通的咳嗽气喘,而是一种以肺部气道狭窄、肺组织弹性减退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随着病情发展,肺部的通气通道会逐渐变窄,肺组织扩张和收缩能力下降,导致空气进入和排出肺部的过程受阻。这就使得身体无法获得充足氧气,同时体内产生的废气也难以顺利排出,进而引发呼吸难题,患者常感到胸闷、气短,稍作活动后症状更明显。若出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反复咳嗽且伴白色黏液或泡沫状痰、日常活动易气喘、受凉或接触刺激物后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病情恶化。
给呼吸减负—— 避开加重难题的雷区
要缓解 COPD 患者的呼吸难题,先要从减少肺部负担入手,避开那些会加重病情的因素。吸烟是导致 COPD 的首要危险因素,香烟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肺部气道和肺组织,加速气道狭窄和肺功能下降,因此戒烟是 COPD 患者管理疾病的头等大事。戒烟时可寻求家人监督,当有吸烟冲动时,可用无糖零食替代,也可咨询医生获取专业的戒烟指导和帮助。
不良环境也会伤害肺部。雾霾天气空气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和气喘,此时外出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接触粉尘、油烟等刺激性物质,做饭时及时开启油烟机,减少厨房油烟残留,尽量不去工地、煤矿等粉尘较多的场所。另外,感冒、肺炎等呼吸道感染会使 COPD 患者的呼吸难题急剧加重,甚至诱发急性发作。因此,患者需重视预防感染,根据医生建议,必要时接种疫苗,增强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日常练肺—— 掌握呼吸改善技巧
日常进行科学的呼吸训练和适度运动,能有效改善肺部功能,缓解呼吸难题。患者可学习两种实用的呼吸方法,分别是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训练时,取舒适坐姿或卧姿,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保持不动,随后用嘴巴缓慢呼气,腹部自然凹陷,每次训练 5-10 分钟,每天可进行 2-3 次,能帮助肺部更充分地扩张,提高通气效率。缩唇呼吸则是用鼻子吸气后,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尽量比吸气时间长,通过这种方式可减少肺部废气残留,改善气体交换。
部分患者因担心气喘而不敢运动,长期躺平反而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加重呼吸负担。实际上,COPD 患者可进行适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时间需循序渐进,比如从每天散步10分钟开始,根据身体适应情况逐渐增加时长和速度,以运动后不明显加重气喘为宜。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睡觉时适当垫高枕头,减少肺部受压,缓解呼吸压力;合理控制体重,体重过胖会增加肺部负担,过瘦则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管理。
规范治疗 —— 不跑偏才能控制病情
规范治疗是控制 COPD 病情、缓解呼吸难题的关键,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和检查,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临床中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能扩张肺部气道,缓解气道狭窄,减轻气喘症状,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药物可在急性气喘时快速缓解症状,长效药物则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吸入激素主要用于肺部炎症明显、病情反复加重的患者,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使用时需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到达肺部。
对于病情较重、存在明显缺氧的患者,医生会建议进行氧疗,当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气喘、嘴唇发紫等缺氧表现时,需遵医嘱使用家用制氧机,每天吸氧时间需达到一定时长,同时要注意定期清洁和维护制氧机,确保氧气浓度稳定。此外,定期复查必不可少,患者需按照医生要求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 CT 等检查项目,一般建议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结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是慢性病,但其引发的呼吸难题并非无法控制。只要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做好日常防护,坚持呼吸训练和适度运动,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就能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维持正常的生活和活动能力。科学管理疾病,才能真正破解呼吸难题,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