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梗高发季,这些预警信号别忽视 - 数字报刊系统 孕期遇上妊娠期糖尿病,这样吃稳血糖 脑梗高发季,这些预警信号别忽视 阴道炎来袭,私处异味瘙痒咋应对 产后抑郁来袭,新手妈妈别慌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梗高发季,这些预警信号别忽视

作者: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 庞菲菲


秋冬季节,天气转凉,医院里脑梗患者数量明显增多。中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脑梗的“高危人群”。脑梗的概念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可以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甚至死亡,严重危害健康与生命。不过,只要提前识别预警信号,掌握应对和预防方法,就能降低风险。

 

 

这6个“预警信号”,出现一个就要警惕

 

脑梗发作看似突然,但发病前身体常会发出“求救信号”,这些信号可能短暂出现,但绝不能忽视。

 

1.肢体麻木、无力:

拿杯子时手突然没力气,杯子掉落;走路时一条腿使不上劲,差点摔倒;半边脸发麻,像有虫子爬,舌头也麻,说话不利索;出现嘴歪、不自觉流口水等症状。这些情况别以为是“累着了”“没睡好”,可能是脑梗早期信号。

 

2.看东西模糊、重影:

原本清晰的东西突然模糊,像蒙了雾;有人会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如看杯子觉得有两个叠在一起。若这种情况不是偶尔出现,或持续未好转,一定要重视。

 

3.头晕、走路不稳:

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站不稳,走路像踩在棉花上,脚步虚浮,甚至不受控制地往一边倒或者做精细动作时变得比平时笨拙。这种头晕与平时感冒、没吃饭的头晕不同,来得突然且强烈,不能硬撑。

 

 

4.说话不清、听不懂话:

想说话却嘴巴不听使唤,心里清楚但表达不清,别人听不懂;或者别人说话,自己能听到声音却理解不了意思,如家人问“中午想吃米饭还是面条”,自己却回答“今天外面风很大”,这种沟通障碍是脑梗重要信号。

 

 

5.剧烈头痛:

突然发作“炸裂样”头痛,比平时任何一次都厉害,像有人在脑袋里敲鼓,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出现这种剧烈且异常的头痛,别随便吃止痛药,要及时检查。

 

 

6.频繁打哈欠、嗜睡:

前一天晚上睡眠充足,没有熬夜,但白天仍总犯困,打哈欠不停,坐着也能睡着。这不是“懒”,可能是大脑缺氧的表现,也是脑梗预警信号之一。

 

出现信号,立刻这么做!

 

脑梗黄金抢救时间是发病后 4.5 小时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后遗症风险越低。出现预警信号后,要牢记 “别等、别慌”,按步骤行动:

 

首先马上停下手中事,立刻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摔倒造成二次伤害;身边有人时及时求助,说不清可摆手、指不适部位,别硬扛;接着立刻打 120,清晰告知 “怀疑是脑梗” 及准确地址,等车时提前备好病历本、正在服用的药物、医保卡和身份证。

 

去医院前千万别乱吃药(如降压药、活血化瘀药),别喝水吃东西,也别自己打车或开车,救护车有专业设备和人员,能途中监测病情、争取时间。

 

 

预防:高发季做好这3件事,减少脑梗风险

 

学会识别信号和应对方法的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也很重要,坚持做好以下3件事,可大大降低脑梗发生风险。

 

1.控好基础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要按时服药,别擅自停药减药;定期监测指标,高血压患者早晚测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测血糖,高血脂患者按时查血脂,确保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

2.生活别“任性”:饮食少盐(每天≤5克)、少油、少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多吃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每天慢走30分钟、打太极等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天冷出门戴帽围围巾,保护头颈部防血管收缩;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睡前不猛喝酒喝咖啡。

3.戒烟限酒:吸烟伤血管内皮易致堵塞,需尽量戒烟;喝酒要适量,白酒每天不超一两、啤酒不超一瓶,最好不喝,以防酒精升血压、影响血脂代谢诱发脑梗。

 

 

特别提示

 

脑梗死发病急,大多数患者是在休息时或睡眠中发生的,临床症状在发病后的数小时及1~2天内达到高峰。患者也可表现为进展性卒中,病情在发病后的一周中逐渐加重。家属或者目击者要牢记患者的发病时间——应尽力精确到几时几分,以帮助急诊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制定治疗方案。

 

秋冬是脑梗高发季,高危人群尤其要警惕 6 个预警信号。一旦出现,牢记 4.5 小时黄金抢救期,按步骤及时求助就医。日常做好控基础病、戒烟限酒、健康生活,精准记录发病时间,科学防治就能有效降低脑梗风险,守护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