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惹的祸 - 数字报刊系统 娃娃烧到抽搐,掐人中不靠谱 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惹的祸 甲状腺结节?超声来“揭秘”!  牙髓发炎疼痛,根管治疗来救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惹的祸

作者:贵港市平南县思旺镇中心卫生院 刘树源

春节聚餐、深夜烧烤、节日狂欢……现代人的饮食节奏中,“吃撑”似乎成了常态。然而,当腹痛、恶心、呕吐突然袭来,甚至被紧急送医时,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正遭遇一种凶险的疾病——急性胰腺炎。这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急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青睐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的群体。

胰腺:默默工作的消化指挥官

要理解急性胰腺炎,先要认识胰腺这个器官。它藏在胃的后方,虽不起眼,却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之一。

胰腺的两大功能:

1.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负责分解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

2.内分泌功能: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调节血糖平衡。

关键点:胰液中的酶在胰腺内以“无活性形式”存在,通过胰管进入小肠后才会被激活。这一设计本是为了保护胰腺自身不被消化,但当某些因素导致酶在胰腺内提前激活,就会引发“自我消化”的灾难——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如何点燃胰腺炸弹?

急性胰腺炎的直接诱因,是胰液排出受阻或酶活性异常激活。而暴饮暴食,正是通过以下机制成为主要“导火索”:

(1)胰液“堵车”:高脂饮食的连锁反应

一顿大鱼大肉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脂肪)会急剧升高。过多的脂肪颗粒可能形成“乳糜微粒”,堵塞胰管,导致胰液无法顺利排出。同时,高脂饮食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进一步加重胰管压力。当胰液“堵车”时,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开始消化自身组织,引发炎症。

案例:一位35岁男性因连续三天吃烧烤、喝啤酒后突发上腹痛,检查发现血清甘油三酯高达12mmol/L(正常应<1.7mmol/L),确诊为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2)酒精:胰腺的“隐形杀手”

酒精不仅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还会引起Oddi括约肌(胰管与胆管共同开口处的肌肉)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长期饮酒者更易发生慢性胰腺炎,而一次性大量饮酒(如酗酒)则可能直接诱发急性发作。

数据:约30%的急性胰腺炎与饮酒有关,其中重症病例中这一比例更高。

(3)胆结石:被忽视的“定时炸弹”

我国急性胰腺炎的首要病因是胆结石。当结石从胆囊掉入胆总管,可能堵塞胰管开口,导致胰液反流。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暴饮暴食,也可能引发炎症。

提醒:有胆结石病史者,需定期复查,避免进食油腻食物诱发结石移动。

腹痛≠胃病!识别胰腺炎的危险信号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症状是突发上腹部剧痛,常被误认为“胃痛”,但有以下特点需警惕:

疼痛性质:持续加重,弯腰或蜷缩体位可能缓解,平躺时加剧。

放射范围:可向背部、腰部放射。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发热、黄疸(皮肤发黄)。

重症信号:持续高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胰腺炎,死亡率高达30%。

误区澄清:

“吃坏肚子”的腹痛通常较轻,且呕吐后缓解。

胃溃疡的疼痛多有规律性(如饥饿痛、餐后痛),与饮食关系不密切。

就医建议: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暴饮暴食或饮酒后,应立即禁食禁水,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及腹部CT确诊。

预防胜于治疗:管住嘴,迈开腿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禁食、补液、抑制胰液分泌为主,重症患者需入住ICU。但更关键的是预防,从生活方式入手:

(1)饮食有节

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分饱。

减少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

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量<25g(约1杯红酒),女性<15g。

(2)控制“三高”

高血脂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降脂药,定期监测血脂。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糖,避免血糖波动刺激胰腺。

(3)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腹部超声,筛查胆结石。

有胰腺炎病史者需长期随访,避免复发。

健康贴士:聚餐时先喝汤、吃蔬菜,再进食肉类,可延缓胃排空,减少胰腺负担。

结语

急性胰腺炎不是简单的“吃撑了”,而是一场可能危及生命的消化系统危机。它的发生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每一次放纵都可能成为压垮胰腺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内科医生,我呼吁大家:尊重身体信号,拒绝暴饮暴食,用科学的生活方式守护胰腺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