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手术,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被重新撑开,血流得以恢复,心肌缺血状况得到改善。但手术成功并不等于治疗结束,术后的保养直接关系到康复效果和远期健康。作为心内科主管护师,我提醒您:术后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守护心脏健康。以下5个关键点,务必牢记并长期坚持。
规范用药,切勿自行停药
支架植入后,血管内有金属异物存在,容易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是术后治疗的核心。
通常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这种联合用药称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医生会根据您的病情确定用药时长,一般至少持续1年,部分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漏服、减量或提前停药。
若出现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表现,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用药。
不要自行服用其他药物或保健品,特别是可能影响血小板功能的中成药或活血类产品,需咨询医生。
控制危险因素,管理基础疾病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术后仍需持续控制,防止其他血管发生狭窄或原有病变进展。
1.血压管理: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硬化。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2.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会损伤血管内皮。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
3.血脂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数患者需将LDL-C降至1.8 mmol/L以下,高危患者甚至要求低于1.4 mmol/L。他汀类药物是常用药物,需长期服用,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肌酶。
4.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必须彻底戒烟。饮酒应限制,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最好不饮酒。
科学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体重、血脂、血压和血糖,减轻心脏负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和高盐加工食品。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如肥肉、猪油、奶油,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菜籽油,少吃油炸食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摄入,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血脂和血糖。蛋白质来源应以鱼、禽肉、蛋、低脂奶制品和豆制品为主,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超重者应逐步减重,将BMI控制在18.5–23.9 kg/m?。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饱餐后立即活动,以防诱发心绞痛。
适度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术后病情稳定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缓解焦虑。运动建议:
术后1–2周可开始散步,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稳定期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喘但仍能说话为宜,避免剧烈运动或突然用力。运动前后应进行5–10分钟热身和放松。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时,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注意:具体运动方案需经心脏康复评估后制定,切勿自行盲目锻炼。
定期复查,关注身体变化
术后定期随访是保障长期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复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内容包括:
1.时间安排: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定期复查。
2.检查项目:血压、心率、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酶等。
3.必要时检查:运动平板试验、心脏超声、冠脉CT或造影,评估心脏功能和血管状况。
此外,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身体信号:
若再次出现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尤其是活动后加重,应及时就医。注意体重变化,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可能提示心功能下降。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激动。
总之,心脏支架手术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术后的自我管理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坚持规范用药、控制危险因素、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复查,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请您与医生、护士保持沟通,积极参与心脏康复,用科学的方法守护您的心脏健康。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护心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