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性创面不愈合的原因 - 数字报刊系统 慢性肾病透析,选对通路少遭罪 胎盘早剥,胎儿安危如何保障? 新生儿脓疱疮,护理要当心 慢性创面不愈合的原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性创面不愈合的原因

作者: 百色市人民医院 梁鸿飞


日常生活中,磕碰擦伤在所难免。一个普通的伤口,通常经过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就能自然愈合。然而,有些伤口却赖着不走,迟迟无法愈合,甚至越变越大、越变越深,医学上将这种超过4周未愈合的伤口称为慢性创面。常见的如糖尿病足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疮(褥疮)、放射性溃疡以及创伤或手术后长期不愈的创面等。

慢性创面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感染、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为什么这些伤口总是好不了?背后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

血液循环差:伤口吃不到饭

伤口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这都依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如果血管本身有问题,就像道路堵塞,物资送不进去,伤口自然难以修复。例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导致足部血流减少;老年人或长期卧床者,下肢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积在腿部,皮肤营养不良,一旦破溃就很难愈合。动脉硬化、血栓等问题也会造成局部缺血,让伤口饿着

血糖控制不佳:高糖环境阻碍修复

糖尿病是导致慢性创面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使患者对足部的疼痛、摩擦、烫伤等感觉迟钝,小问题容易被忽视,最终发展成大溃疡。

更严重的是,高血糖环境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削弱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同时影响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形成——这些都是伤口愈合的关键环节。可以说,血糖居高不下,伤口愈合之路就被卡住了

反复感染:愈合进程被打断

伤口一旦被细菌占领,就会引发炎症反应。短期炎症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但若感染持续存在,炎症就会转为慢性,不断破坏新生组织,形成恶性循环。

尤其是一些耐药菌感染,普通抗生素难以奏效,使得治疗更加困难。慢性创面常常藏匿大量细菌生物膜——一种细菌形成的保护性堡垒,能抵抗药物和免疫系统的攻击,导致感染反复发作,伤口久治不愈。

局部压力与摩擦:伤口雪上加霜

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人群,身体某些部位(如尾骨、脚跟、髋部)长时间受压,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压疮。即使已经形成创面,如果护理不当,继续受压或受到摩擦,新生的组织会被反复破坏,愈合过程被迫中断。同样,不合脚的鞋子、不正确的包扎方式也会对伤口造成持续刺激,延缓愈合。

营养不良:修复材料不足

伤口愈合本质上是组织再生的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作为建筑材料。如果患者年老体弱、食欲差、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就可能出现营养不良。

缺乏蛋白质会导致新生组织生长缓慢;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锌、铁等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影响细胞增殖和免疫功能。没有足够的原料,再强的修复能力也无从发挥。

基础疾病多:身体整体状态差

慢性创面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全身健康状况的窗口。许多慢性病都会影响伤口愈合,比如:

1.肾功能不全:毒素堆积,影响细胞代谢;

2.肝病:蛋白质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3.贫血: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

自身免疫病或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系统功能被抑制,抗感染和修复能力下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身体的整体修复能力大打折扣。

治疗不当:走了弯路

有些创面原本可能并不严重,但由于处理方式错误,反而发展成慢性问题。比如:

1.伤口清创不彻底,坏死组织残留,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2.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直接涂抹创面),损伤新生组织;

3.包扎过紧或过松,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污染;

4.盲目使用偏方、草药外敷,引起过敏或继发感染。

此外,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或对手术有误解,延误正规治疗,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如何应对慢性创面?

医学手段多样,可系统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规范清创去坏死组织,用新型敷料营造湿润环境,用负压引流技术促肉芽生长,必要时进行皮瓣移植或植皮手术,再结合营养与康复护理。同时,预防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要每日检查足部、选择合适鞋袜,长期卧床者需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爽,所有人都要均衡饮食以增强体质。

结语

总之,慢性创面如同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其背后往往隐藏着血液循环、代谢或免疫系统的深层问题。通过科学认知病因、及时干预治疗、坚持系统管理,绝大多数慢性创面都能获得良好愈合。记住:伤口不会无缘无故“赖着不走”,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