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孩子喊活着没意义?家长须共情回应 - 数字报刊系统 肺炎高发,防护有招 针灸助力肩周炎轻松缓解 孕妈血压高,小心这些信号! 孩子喊活着没意义?家长须共情回应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喊活着没意义?家长须共情回应

作者: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钟雁


刚辅导完孩子作业,正想歇口气,孩子突然冒出来一句“活着真没意思”。不少家长第一反应是血压飙升,忍不住训斥:“小小年纪衣食无忧,懂什么叫没意思?别在这无病呻吟!”其实,孩子说这种话,大概率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心里“不舒服”,用“直白又笨拙”的方式发出信号。遇到这种情况,别急着否定,学会正确回应才是关键。

 

孩子说“活着没意义”,并非真的“厌世”

 

很多家长听到这话就慌,总往坏处想。其实孩子世界简单,说“没意义”原因往往很具体,不必过度复杂化。

 

对“意义”理解有差异:成年人眼中“活着有意义”,常和事业成就、家庭幸福挂钩;但在孩子眼里,“有意义”就是当下开心。作业写不完、玩具没买到、和好朋友闹别扭,都可能让他们觉得“活着没意义”。

情绪“卡壳”: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差,心里难受不会梳理。考试没考好怕被说、在学校被欺负不知怎么处理,情绪憋在心里,就会用“活着没意义”表达难受。

受外界影响:孩子爱刷短视频,可能刷到消极内容;和同学玩时听到玩笑话,觉得新鲜就模仿。

 

3步正确回应,比“别瞎想”管用

 

遇到孩子说“活着没意义”,记住这3步,能帮孩子拉回“消极情绪”。

 

第一步:接住情绪,不当“差评师”

孩子说这话时,心里委屈低落,咱们要先让孩子觉得“情绪被看见”。别当“差评师”,如“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负能量”“有吃有喝还不知足,比你惨的人多了”,这些话只会让孩子觉得“爸妈不懂我”,进而关上心门。

 

正确做法是“认可情绪”,蹲下来看着孩子眼睛说:“妈妈/爸爸听你这么说,感觉你现在心里肯定特别难受吧?”“是不是有什么事让你不开心了,所以才觉得活着没意义呀?”还可搭配肢体动作,如轻轻拍肩膀、拉手、蹲下来平视,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感受到关心与安全感。

 

第二步:慢“挖”原因,不当“审问官”

等孩子愿意交流后,要搞清楚“孩子为啥不开心”。别当“审问官”,如“你到底为啥这么说?快说啊!”“是不是在学校犯错误了?”这种提问会让孩子紧张,不敢吐露实情。

 

正确做法是“给孩子具体的引导方向”,帮他说出真实情况。可以这样问:“是今天在学校发生什么不开心的事了吗?比如作业太难写不完,还是和小朋友闹别扭了?”“是不是妈妈今天批评你了,你心里不舒服呀?”给孩子列出具体可能性,孩子会更容易敞开心扉。

 

第三步:一起“找意义”,不做“指挥家”

弄清孩子不开心原因后,要帮孩子找回“活着的小乐趣”。别当“指挥家”,如孩子说作业多没意义,你就说“那你赶紧把作业写完,写完就有意义了”;孩子说没人陪没意义,你就说“那你去找同学玩,别在家待着”,这种“命令式”建议,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正确的做法是“从孩子喜欢的事入手”,陪他一起体验“小意义”。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说“咱们今天先不写作业,先画一幅你最喜欢的奥特曼吧;孩子喜欢养小动物,就说“咱们去给小仓鼠喂点粮食,陪它玩会儿,你照顾它的时候,小仓鼠多开心,这就是有意义的事呀”。

 

这些“红线”千万别踩

 

和孩子相处,既要知道“该做怎么”,更要清明确“那些事不能做”,--有些行为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一定要避开:

 

1.  别拿“别人”作对比

像“你看隔壁小明多开朗,就你事儿多”这类话语,会让孩子产生“我不如别人”“爸妈更喜欢别人”的想法,进而变得自卑,不敢吐露心声。

其次,别“敷衍了事”。孩子说“活着没意义”,若家长边看手机边回应,或觉得孩子想法幼稚让其去玩,孩子会感到不被关心,从而慢慢封闭自己,以后遇事也不再与家长交流。

最后,别“夸大其词”。孩子一表达类似想法,家长就吓得大喊,这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是否真有问题,是否让父母害怕,进而陷入恐慌,不敢再表达真实感受。

 

何时找专业人士?别硬扛

 

多数时候,家长耐心陪伴能帮助孩子快速调整消极情绪。但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频繁说“活着没意义”,从偶尔提及变成日常表达;②抗拒上学:早上难唤醒,到校门口就哭闹;③饮食、睡眠状态明显改变;习惯躲房间、自我封闭,不愿与家长、同学交流。带孩子看儿童心理课是很正常的事,早发现、早干预,能帮助孩子更快恢复状态。

 

给家长的话

 

如果再听到孩子说“活着没意义”,请先稳住自己:别生气、别慌乱、更别敷衍回应。

请记得:你蹲下来认真倾听的姿态、带着温度的陪伴,就是帮孩子从新触摸“生活乐趣”的最好方式。咱们不着急,一步一步陪孩子走,孩子总会慢慢找回开心、活成阳光的样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