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肺炎高发,防护有招 - 数字报刊系统 肺炎高发,防护有招 针灸助力肩周炎轻松缓解 孕妈血压高,小心这些信号! 孩子喊活着没意义?家长须共情回应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肺炎高发,防护有招

作者: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严宇玲


冬季寒风凛冽,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正是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不仅影响呼吸系统,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需加强防护。下面将带您揭开肺炎的“真面目”,并分享一套科学实用的防护指南。

日常防护:细节决定健康

肺炎的传播主要靠“飞沫”和“接触”两个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溅出的飞沫里藏着大量病菌,被健康人吸入就可能感染;门把手、手机、电梯按钮等公共物品若被污染,手接触后再摸口鼻,也会让病菌“乘虚而入”。做好日常防护,就能筑牢抵御肺炎的“第一道防线”,具体可以从这三点入手:

1. 戴口罩,阻断飞沫传播

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如医院、商场、公交)或与咳嗽、打喷嚏者接触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病原体。口罩需贴合面部,避免漏气,且每4小时更换一次,潮湿或污染后立即更换。
小贴士:儿童可选择专用卡通口罩,提高佩戴依从性;老年人需注意口罩透气性,避免长时间佩戴导致缺氧。

2. 勤洗手,消灭手部病菌

手是病菌传播的“中转站”。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务必用流动水+肥皂搓洗20秒以上,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入侵机会。
趣味记忆法:教孩子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就是正确的洗手时长。

3. 保持环境清洁与通风

室内空气污浊会助长病菌滋生。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加速空气流通。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手机、遥控器等高频接触物品。空调滤网需每月清洗,避免成为病菌温床。

生活习惯调整:增强内在抵抗力

1.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打基础

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原材料”,每日需摄入鱼、肉、蛋、豆类等优质蛋白;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维生素D(深海鱼、蛋黄)及锌(坚果、瘦肉)能增强免疫力。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减少炎症反应。

食谱推荐:早餐—牛奶+鸡蛋+全麦面包;午餐—清蒸鱼+绿叶菜+糙米饭;晚餐—豆腐汤+杂粮粥。

2. 适度运动,激活免疫细胞

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瑜伽)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白细胞活性。但需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防止着凉。
适合人群:老年人可选择八段锦;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散步10分钟。

3. 充足睡眠,修复身体机能

睡眠不足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成年人每日需睡7~8小时,儿童需9~11小时。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可饮用温牛奶或听轻音乐助眠。
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连续一周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感染风险增加4倍。

4. 接种疫苗,构建保护屏障

肺炎球菌疫苗(如23价多糖疫苗、13价结合疫苗)和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尤其推荐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及2岁以下儿童接种。疫苗需每年更新,以应对病毒变异。

症状识别与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1. 警惕肺炎的“红绿灯”信号

红灯症状(需立即就医):持续高热(>39℃)伴寒战、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意识模糊。

黄灯症状(需密切观察):咳嗽加重、痰液变黄或带血、食欲骤减、精神萎靡。

绿灯症状(可居家护理):轻微咳嗽、低热(<38.5℃)、流涕,无其他不适。
误区澄清:并非所有肺炎都会发热,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食欲下降或乏力。

2. 就医前的家庭护理

降温:体温<38.5℃时,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儿童按体重计算剂量)。

补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避免脱水。

隔离:患者单独居住一室,餐具、毛巾专用,减少交叉感染。
禁忌:勿自行服用抗生素,需医生指导用药。

3. 科学治疗,避免滥用药物

肺炎治疗需明确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细菌性肺炎需用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则以对症支持为主。切勿因症状稍有缓解就停药,易导致耐药性或复发。

结语:防护在于日常,健康源于细节

肺炎虽凶险,但通过科学防护可大幅降低感染风险。记住: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是基础;吃好、睡好、动好是内核;早识别、早就医是关键。让我们从今天起,将这些妙招融入生活,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