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护理部新举措,提升就医新体验 - 数字报刊系统 护理部新举措,提升就医新体验 抓住黄金时期矫正儿童“地包天” 中西医联手,击退儿童焦虑情绪 胆囊结石——小石头,大隐患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理部新举措,提升就医新体验

作者:来宾市兴宾区华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梁 伶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患者对就医体验的期待已不再局限于“治好病”,更希望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便捷、温暖与尊重。作为医院服务的重要窗口,护理部承担着连接医患、传递关怀的关键角色。近期,我院行政办公室分管的护理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推出多项创新举措,从流程优化到服务升级,全方位重塑就医体验,让护理服务更有温度、更显专业。

流程再造:让就医“快”起来

传统就医流程中,患者常因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奔波于多个楼层,耗时耗力。护理部以“减少患者等待、提升服务效率”为目标,对就诊流程进行系统性重构。

一方面,设立“一站式”护理服务站,将原本分散的咨询、预约、缴费等功能集中整合。患者无需反复排队,在服务站即可完成从入院指导到检查安排的全程对接。例如,针对老年患者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的问题,服务站配备专人协助挂号、打印报告,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

另一方面,引入智能化分诊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症状与科室负荷,动态调配护理资源。过去,患者常因分诊不准而往返于不同科室;如今,系统可精准识别病情轻重,优先引导急症患者就诊,同时为慢性病患者规划最优检查路径,避免“重复排队”和“走冤枉路”。

这些改变背后,是护理团队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流程优化,患者从进门到接受诊疗的时间大幅缩短,就医焦虑感显著降低,而护士也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护理工作中。

能力升级:让服务“专”起来

护理质量优劣,关键在于团队专业素养。护理部明白,唯有不断强化护士临床技能与服务意识,方可满足患者多元健康需求。

为此,护理部打造“分层培训 + 情景模拟”立体培养体系。对新入职护士,开展基础操作规范训练,涵盖静脉穿刺、急救设备使用等,确保技能扎实;针对资深护士,聚焦专科能力提升,如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管理等,借助案例研讨、工作坊深化知识。

其中,“情景模拟教学”是一大创新。在模拟病房里,护士要应对“患者突发晕厥”“家属情绪激动”等真实场景,通过角色扮演锻炼应急与沟通能力。这种“实战学习”模式,让护士能主动洞察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

此外,护理部推行“老带新”导师制,由资深护士与新人结对,全方位指导操作技巧与沟通艺术,既缩短新人成长周期,又增强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模式创新:让关怀“延”出去

随着健康观念升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院内治疗”拓展至“院外康复”。护理部打破传统局限,创新“互联网 + 护理”与专科护理门诊融合模式,让专业护理走进生活。

针对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推出“线上咨询 + 居家指导”服务。患者借助医院 APP 与责任护士视频,实时获取用药提醒、康复训练指导。比如,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通过护士录制的翻身教程视频,在家人的帮助下有效预防压疮,免去往返医院之苦。

此外,开设糖尿病护理、静脉治疗等专科门诊,由资深护士坐诊,提供疾病管理与健康教育全程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减轻医生负担,更让患者看到护理的专业价值。有糖尿病患者依专科护士指导调整饮食与运动,血糖控制效果显著提升,不禁感叹:“原来护士懂的知识这么多!”

人文关怀:让医疗“暖”起来

医疗的本质是“人”的关怀。护理部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始终将患者的心理需求放在首位,通过细节服务传递温暖。

在病房里,“心灵驿站”成为患者倾诉的港湾。这里摆放着舒缓音乐的播放器、减压玩具和手写祝福卡,护士会定期与患者聊天,倾听他们的焦虑与期待。一位癌症患者曾在驿站的留言本上写道:“在这里,我不仅得到了治疗,更找到了战胜疾病的勇气。”

此外,护理部还发起“暖心行动”,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日惊喜、节日慰问等个性化服务。一位独自住院的老人收到护士亲手煮的长寿面时,眼眶湿润地说:“你们比我的孩子还贴心。”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

结论

护理部的系列创新举措,是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型的生动实践。未来,护理团队将继续探索智慧护理、社区联动等新模式,让专业服务覆盖更广人群,让温暖关怀渗透每个环节。正如一位护士所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带着笑容离开医院。”这,或许就是对“优质护理”最生动的诠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