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急性阑尾炎的早知早防 - 数字报刊系统 急性阑尾炎的早知早防 ECMO 患者的“生命燃料” 孕期高血压,日常监测不能少 儿童热性惊厥,家长应对别踩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性阑尾炎的早知早防

作者:灵山县陆屋镇中心卫生院(灵山县第四人民医院) 刘 琛

生活中,不少人都经历过突然的腹痛:可能是聚餐时刚吃几口就疼得放下筷子,也可能是深夜里被疼醒,蜷着身子直冒冷汗。这些突发的腹痛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急性阑尾炎在“作祟”。作为常见的急腹症,急性阑尾炎发作起来又急又痛,处理不及时还可能引发危险,但只要学会早识别、早应对,就能大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我们得先认识下“阑尾”这个小器官。它其实是肠道末端一段细细的盲管,平时安安静静的,像个“小尾巴”一样不起眼。可一旦肠道里的粪便、食物残渣不小心堵在阑尾里,就像水管被堵住一样,细菌容易滋生,进而引发炎症,这就是急性阑尾炎。不管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有可能遇到,尤其是年轻人,因为肠道蠕动相对活跃,反而更容易出现阑尾堵塞的情况。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急性阑尾炎可不是“小毛病”,疼起来别想着“忍忍就过去”。如果识别错症状、处理不及时,发炎的阑尾可能会穿孔,导致腹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学会“早发现、早处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急性阑尾炎发作的典型信号

核心疼痛信号:转移性腹痛

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典型特点,初期疼痛可能在肚脐周围、上腹部,隐隐作痛且位置不固定;几小时内疼痛会转移到右下腹并固定(麦氏点),按压右下腹疼痛更明显,咳嗽、走路震动也会加重疼痛。出现这种“先在上腹/肚脐周围疼,再转移到右下腹”的情况,要警惕。

伴随不适信号

恶心、呕吐:多数患者疼痛时会恶心,严重者会呕吐,且吐后腹痛不缓解。

发烧:体温通常升到38℃左右,若疼痛加剧、体温超过38.5℃,可能阑尾炎症加重,有化脓风险。

排便异常:少数人会出现轻微拉肚子或便秘,但这不是主要信号,别与肠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混淆。若同时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疼”和1-2个伴随症状,基本可怀疑是急性阑尾炎,应及时处理。

怀疑急性阑尾炎的应对措施

必须做的3件事

停止活动,安静休息:立即躺下(侧卧或半卧位),减少腹部震动,避免活动牵拉发炎阑尾,导致炎症扩散、疼痛加重。

简单记录症状:记清疼痛开始时间、最初位置、转移时间,以及是否发烧、呕吐、排便异常等情况,方便医生判断病情。

立刻联系就医:尽快让家人送去医院急诊,若无人陪同或疼痛无法行动,拨打120,说明情况。就医越及时,治疗越简单,恢复越快。

绝对不能做的2件事

别吃止痛药、消炎药:止痛药会掩盖疼痛症状,影响医生判断;乱吃消炎药可能使病情“不典型”,导致复发,耽误手术时机。

别揉肚子、热敷:揉肚子可能使发炎阑尾扭转、缺血甚至穿孔;热敷会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扩散,引发更严重感染。

减少阑尾“闹脾气”的日常做法

好好吃饭,保持肠道通畅

为降低阑尾堵塞风险,需通过饮食保证肠道蠕动顺畅。日常应多吃芹菜、菠菜等绿叶菜,苹果、梨等带皮水果及燕麦、糙米等粗粮,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食物残渣排出,减少堆积。

还需避开饮食误区:不暴饮暴食、少吃油炸肥肉等油腻食物,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吃饭细嚼慢咽,磨碎食物以减轻消化压力,减少未消化残渣残留。

规律排便,不憋便

肠道规律蠕动是保护阑尾的关键。要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比如每天晨起或饭后固定如厕,让肠道形成稳定蠕动节奏,避免粪便停留过久干结,降低阑尾堵塞风险。

若便秘,需及时处理: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温水补水分,适量吃益生菌调菌群,无腹痛时顺时针轻揉腹部助蠕动。便秘超 3 天别硬扛,及时就医,防止长期便秘诱发阑尾问题。

注意卫生,避免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可能打乱肠道蠕动节奏,进而诱发阑尾发炎,因此卫生防护必不可少。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洗手,搓揉时间不少于20秒,彻底清除手上的细菌,防止细菌通过食物进入肠道引发肠炎;日常饮食中,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也少吃生冷食物,变质食物中的细菌会刺激肠道黏膜,生冷食物可能导致肠道痉挛,这些都可能增加阑尾发炎的风险。

结语

急性阑尾炎发作急、风险高,学会识别转移性腹痛等典型信号,牢记正确应对措施,不盲目用药或揉腹热敷,及时就医是关键。日常做好饮食、排便、卫生管理,能有效减少阑尾 “闹脾气” 的可能。重视这些知识,既能在突发时科学应对,也能提前预防,为肠道健康和自身安全增添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