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1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青光眼悄悄逼近!早筛早治守护光明视界 - 数字报刊系统 盆底功能障碍怎么办 阑尾炎保守治疗的风险 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改善睡眠 青光眼悄悄逼近!早筛早治守护光明视界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光眼悄悄逼近!早筛早治守护光明视界

作者:贺州市中医医院 廖榮真

生活中,视力模糊常被归为“老花眼”,眼睛发胀、头痛归咎于“没睡好”“压力大”。殊不知,这些普通不适背后,可能藏着青光眼这个可怕的“沉默杀手”。等到视力严重下降,视神经往往已出现不可逆损伤。今天,咱们就一起揭开青光眼的神秘面纱,学会早筛早治,守护清晰视界。

青光眼:视神经的“报警器”

青光眼的根源在于眼睛的“压力调节系统”出问题。眼睛会产生房水,它像“营养液”,滋养眼球组织、维持眼压稳定。正常情况下,房水循环流动、顺畅排出,眼压保持合理范围。但若排出通道堵塞,或房水产生过多、排出过慢,房水积聚,眼压就会升高。

升高的眼压如同“钝刀”,持续压迫视神经。视神经是连接眼睛和大脑的“电线”,负责传递视觉信号。长期受压,视神经里的神经细胞会坏死,且这种损伤不可逆。

更可怕的是,青光眼早期症状隐匿。像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悄无声息,等发现视野变窄、视力下降,视神经已受损严重。此外,青光眼还有两个常见误会:一是并非只有老年人才会得,年轻人甚至婴幼儿都可能患病,如先天性青光眼;二是眼压正常也不一定安全,“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却仍会损伤视神经,更难发现。

青光眼在全球致盲眼病中排第二,其可怕之处在于“悄无声息”,等察觉不对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千万别忽视眼睛的小不适。

青光眼高危人群自查

以下几类是青光眼高危人群,需多留意:40 岁以上人群要警惕,60 岁以上风险明显增加,因身体机能衰退,眼睛“压力调节系统”可能变弱;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因该病有遗传倾向,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病,自己患病概率会升高;高度近视、远视、有白内障或眼部外伤史的人,眼部问题可能影响房水循环;慢性疾病患者,疾病或影响眼部循环代谢。上述人群即便无不适,也要定期检查。

青光眼早筛,这么做就对了

早筛是预防青光眼致盲的关键,可从日常自我观察和专业检查两方面入手。

1.日常自我观察:留意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如眼睛发胀、看灯光有彩色光圈、夜间视力下降明显、视野范围变小等,一旦出现,要及时去医院眼科检查。

2.专业筛查项目:

眼压测量:最基础的检查,能快速判断眼压是否正常。

视神经检查:包括眼底镜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观察视神经形态和厚度,判断是否有神经损伤。

视野检查:检测视野范围是否正常,早期青光眼患者可能出现周边视野缺损。

房角检查:通过特殊仪器观察房水排出通道开放情况,判断青光眼类型。

筛查频率:普通人群40岁以后,建议每2~3年做一次全面眼部检查;高危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建议每年做一次青光眼专项筛查。

确诊青光眼别慌,“早治”能控病

确诊青光眼后,尽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保护视神经,延缓视力下降。治疗核心是控制眼压,常见治疗方式有三种:

1.药物治疗:首选方式,通过眼药水或口服药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降低眼压。用药要遵医嘱,按时按量,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

2.激光治疗:适合部分类型青光眼患者,通过激光能量改善房水排出通道通畅度,创伤小、恢复快,但需定期复查眼压。

3.手术治疗:病情较重时干预:药物和激光治疗无效,或视神经持续受损,需手术治疗。常用房角分离术及小梁切除术,建立新排出通道,稳定眼压。术后仍需定期复查,按医嘱用药。

青光眼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治疗非“一劳永逸”。即使眼压控制住,也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预防青光眼小贴士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40分钟左右休息5~10分钟,看看远处或闭目养神。不要在昏暗环境下用眼,以免影响房水排出,增加眼压升高风险。控制情绪,避免暴怒、焦虑,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戒烟限酒。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等,滋养眼部组织。同时控制饮水量,每次不超过300毫升,避免眼压升高。

守护光明,从早筛早治开始

眼睛是感知世界的重要窗口,青光眼这个“沉默杀手”正威胁着我们的光明。它早期症状隐匿,损伤不可逆,但只要提高警惕,做好早筛早治,就能有效抵御伤害。

别再把眼部不适不当回事,遇到不适及时检查;高危人群定期筛查;确诊后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守护光明视界,从现在开始,从关注眼部健康做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九章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