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而言,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以及血压、血糖的控制备受关注,可“睡眠”这件小事却常被忽视。实际上,睡眠与肾病关系密切,很多肾病患者受睡眠问题困扰,长期睡不好还会加速肾病进展。下面就为大家讲清睡眠和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睡眠帮肾脏“减负”。
超半数肾病患者有睡眠问题,且会加重病情
临床统计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如睡不着、睡不安稳、白天犯困等。但很多患者觉得“睡不好是小事”,甚至认为“年纪大了睡不多,和肾病没关系”,这其实是误区。
长期睡眠差并非小问题,它会直接影响肾病进展。有些患者按时吃药、控制饮食,肾功能指标却仍升高,排查后发现是长期失眠或打鼾所致。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良好睡眠能让其充分休息、更好工作;反之,长期睡不好,肾脏会“超负荷运转”,加速损伤。所以,关注肾病时一定要重视睡眠问题。
睡眠不好伤肾的4个“途径”
1.升高血压伤肾
夜间本是血压“休息”时间,正常情况下比白天低。但长期失眠或有睡眠呼吸暂停(打鼾时突然憋气),身体会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夜间血压升高。肾脏血管娇嫩,长期承受“高压”会受损,肾功能自然下降。
2.打乱代谢加重负担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代谢功能,使尿酸、肌酐等代谢废物排出减少。这些废物本需靠肾脏过滤排出,排不出去就会在体内堆积,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损伤。
3.降低免疫力诱发感染
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增强免疫力的重要时间,长期睡不好免疫力会下降。对肾病患者来说,免疫力下降易诱发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感染一旦发生,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影响肾脏,导致肾病加重或复发。
4.影响药效间接伤肾
肾病患者通常需吃降压药、降糖药等控制病情,睡眠紊乱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和作用。比如失眠导致药物吸收不好,血压、血糖控制不佳,长期下来,高血压、高血糖会持续伤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
3种最常见睡眠问题及自我识别
1.失眠
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入睡困难,躺下后翻来覆去超30分钟还睡不着;二是易醒,夜间频繁醒来3次以上,且醒后难再睡着;三是早醒,比平时起床时间早醒2小时以上,白天还会乏力、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
2.睡眠呼吸暂停
典型表现是打鼾响亮,打鼾过程中会突然“憋气”,几秒甚至十几秒,家人能明显观察到;有些人会因憋气突然醒来,感觉胸口闷、透不过气。有这种问题的人白天特别嗜睡,还容易头晕、记忆力下降。
3.昼夜颠倒
很多肾病患者因水肿、夜尿多等症状晚上睡不好,比如水肿导致腿胀、腰酸,夜间起夜2次以上且醒后难再入睡。结果白天困,晚上精神,形成“白天睡、晚上醒”的昼夜颠倒,长期下来会打乱身体节律,加重肾病。
做好5件事,改善睡眠帮肾脏“减负”
1.调整睡眠习惯,固定作息。每天尽量同一时间睡觉、起床,周末也不打乱节奏,形成固定“生物钟”。睡前1小时避免看电子设备,防止蓝光影响褪黑素分泌,也别喝浓茶、咖啡和酒精。
2.优化睡眠环境。卧室保持安静,吵闹时可借助白噪音机;光线要暗,拉好遮光帘;温度控制在22-26℃。床垫软硬适中,枕头高度以躺下后颈椎自然放松为宜,一般10~15厘米。
3.缓解肾病不适。夜尿多者睡前2小时不喝水并排空膀胱;水肿腿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睡觉时垫高下肢;皮肤瘙痒者睡前洗澡水温控制在37-40℃,洗后涂温和润肤露,勿抓挠。
4.适度活动助眠。白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睡前3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
5.管理情绪。肾病患者易焦虑,可通过听舒缓音乐、做深呼吸练习、和家人聊天等方式缓解情绪,避免带着压力入睡。
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一是睡眠问题持续超2周,调整作息后仍入睡困难、夜间频繁憋醒,或白天严重嗜睡,影响正常生活,如做家务、散步时犯困甚至差点摔倒。二是伴随危险症状,如睡眠中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夜间憋醒后难缓解,或夜间血压突然超过160/100mmHg。三是肾功能指标异常,复查发现血肌酐等升高、尿蛋白加重且睡眠差,需告知医生。
结语
睡眠对肾病患者意义重大,长期睡不好会加速病情进展。患者若有睡眠问题,可按上述方法调整,若调整无效或出现危险症状,及时就医。重视睡眠、科学改善,能帮肾脏 “减负”,助力病情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