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出门散步,冷风一吹,突然感觉像有块大石头压住,呼吸越来越费劲;或是在家打扫卫生,一接触灰尘,喉咙里就传出“哨子声”,说话断断续续……若你或身边人有过类似情况,可要警惕,这很可能是哮喘发作,其是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
很多人觉得哮喘发作就是“小咳嗽”“喘口气就好”,实则不然。哮喘发作时,是因为气流受阻引起,其是哮喘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支气管痉挛、管壁炎症性肿胀、粘液栓形成和气道重塑是造成气道受阻的原因。当气管突然收缩变窄,气流进出受阻,若不及时处理,症状会迅速加重,从“难受”发展成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危及生命。其实,学会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关键时刻就能帮自己或他人稳住情况,为治疗争取时间。下面就教大家记住3个关键步骤,遇哮喘发作不再慌。
先判断:是不是哮喘发作?别认错
应急处理第一步,是分清是不是哮喘发作,别和普通感冒咳嗽搞混,以免错过最佳处理时机。以下4个信号很常见,普通人一看就懂,遇到要多留意:
突然咳嗽、喘息,喉咙里有“哨子声”或“喉鸣音”。这种咳嗽毫无征兆,一发作就停不下来,喘息声在安静时也能清楚听到。
胸口发闷、发紧。就像有人用手紧按胸口,感觉吸进去的气不够用,想深呼吸却“喘不动”,坐着不动也胸口憋得慌。
呼吸变快,说话断断续续。哮喘发作时,可能说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喘气,甚至没法完整表达。
嘴唇、指甲发紫。这是危险信号,说明身体缺氧严重,一旦出现,必须马上重视。
还需简单区分哮喘发作和普通感冒咳嗽:普通感冒咳嗽通常伴有鼻塞、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咳嗽慢慢加重,一般不会有“喘”“闷”的感觉;而哮喘发作大多突然发生,没有感冒症状,核心表现是“喘、闷、喉咙有哨子声”,且症状来得急、进展快。
立刻做:3个动作,先稳住情况
判断可能是哮喘发作后,别犹豫,马上做这3个动作,能快速稳住病情,减轻不适。
让患者“坐好、放松”
姿势很重要,不能让患者躺下或弯腰,这会压迫肺部,让呼吸更困难。正确做法是找把椅子,让患者坐直,身体稍微前倾,打开肺部空间,帮助气流顺畅进出。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轻轻安抚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可以说“别着急,慢慢呼吸,我们按步骤来,会好起来的”。
马上用“急救药”
急救药就是医生给哮喘患者开的β2受体激动剂,急性发作病情较轻时可选择短效如“沙丁胺醇片或特布他林片”口服,病情较重就需要选择吸入型速效激动剂,俗称“急救小蓝瓶”,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特布他林气雾剂”,其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支气管舒张剂,它和平时控制哮喘的“控制药”不同,是发作时应急用的,不能混用。
气雾剂具体用法:先让患者坐直身体,深吸一口气后慢慢呼干净。接着,把气雾剂喷头对准嘴巴,按下喷头同时让患者深吸气,尽量把药吸到肺部深处。吸完后,让患者憋气5-10秒,让药物更好附着在气管上发挥作用,再慢慢呼气。
保持环境“通风、无刺激”
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通,避免患者待在密闭、闷热环境。同时,快速移开周围可能引起刺激的东西,如有人抽烟,就让烟熄灭并远离;有香水、空气清新剂,就关掉或拿走;还有花粉、宠物毛、毛绒玩具、灰尘等,也要清理或让患者远离,这些东西会加重气管收缩,让哮喘症状更严重。
看情况:该叫救护车时别犹豫
做完应急处理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不是所有情况都能靠急救药缓解,遇到以下2种情况,要立刻打120。
喷药后症状无缓解
喷了3次急救药,20分钟内症状仍无好转,患者依然喘、闷,呼吸费劲,无缓解迹象,必须马上打120。
出现危险信号
患者说不出话,只能用手势表达;意识模糊,反应变慢,甚至认不清人;嘴唇、指甲发紫情况加重;呼吸变弱,感觉快喘不上气。出现其中任何一个信号,都要立刻拨打120,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表现,耽误一秒都可能有危险。
这些“坑”别踩
应急处理中,有些错误做法易被忽视,避免越帮越忙。
别让患者“用力咳嗽”或“大口喘气”,很多人觉得咳嗽能咳出“堵在喉咙里的东西”,大口喘气能多吸气,但哮喘发作时气管收缩变窄,用力咳嗽会加重肺部负担,让气管收缩更厉害;大口喘气会导致呼吸急促,让身体更缺氧,患者会更难受。
别给患者喝水、吃东西。哮喘发作时,患者呼吸急促、身体紧张,喝水或吃东西易呛到气管,甚至堵住气管,造成窒息,后果严重。
哮喘患者平时要把“急救小蓝瓶”放在随身包里,如书包侧兜、外套口袋,确保随时能拿到。很多患者把急救药放家里抽屉,出门忘带,发作时才慌张找药,耽误最佳处理时间。
综上所述,哮喘发作虽紧急,但掌握正确应急处理方法,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希望大家把这些知识分享给身边人,让更多人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