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解锁备孕期产后全方位护理的良方 - 数字报刊系统 解锁备孕期产后全方位护理的良方 慢阻肺患者选用无创呼吸机,这样更舒适 日常生活中,心衰患者如何避开“隐形杀手”? 网球肘作痛,中医针灸显奇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锁备孕期产后全方位护理的良方

作者:马山县永州中心卫生院 李艳密

健康孕育是母婴健康的重要基石,但不少人存在“怀孕后再护理就行”的误区。实际上,备孕期、孕期和产后的科学护理,都与母婴长远健康紧密相连。本文将系统介绍从备孕期到产后的关键护理要点与方法,助准爸妈做好准备,迎接新生命。

备孕期护理:筑牢孕育基础

女性要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查阴道炎症,宫颈筛查排查癌前病变,卵巢功能检查评估卵子质量,甲状腺功能检查也不可少,因其异常会影响胎儿发育。男性需做精液常规检查,了解精子数量、活力和形态,同时进行生殖系统检查。夫妻双方还要共同筛查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并做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确保身体适宜孕育。

叶酸补充是备孕关键,需从备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0.4mg,可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常见叶酸补充剂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即可。同时,要注重铁、钙、维生素D的摄入。铁可通过瘦肉、动物肝脏补充,预防孕期贫血;钙可从牛奶、豆制品获取,为孕期补钙打基础;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吃蛋黄补充。此外,饮食要均衡,避免高糖、高油、高盐食物,减少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摄入。

良好生活习惯养成

保证每天7 - 8小时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会干扰内分泌系统,降低受孕几率。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温和方式,每周3 - 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夫妻双方都要戒烟戒酒,远离二手烟,避免接触甲醛、农药等有害物质,不接触宠物粪便,为受孕营造安全健康环境。

孕期护理:悉心守护母婴安全

定期产检能及时掌握母婴健康状况。孕早期(1 - 12周)每月1次,孕中期(13 - 27周)每2周1次,孕晚期(28周后)每周1次,特殊情况遵医嘱调整。关键产检项目不容忽视,孕12周的NT检查可初步排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检查前无需空腹;孕22 - 24周的大排畸检查能详细查看胎儿器官发育情况,需提前预约;孕24 - 28周的糖耐检查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检查前需空腹12小时。

孕期饮食要科学合理,避免盲目进补。孕早期孕妇易孕吐,可通过少食多餐、吃苏打饼干缓解,同时保证摄入鸡蛋、鱼等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孕中期胎儿发育快,需增加钙、铁摄入,可喝孕妇奶粉、吃菠菜等,还要控制体重,每周增0.3 - 0.5kg。孕晚期要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预防巨大儿,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孕期皮肤护理应选温和护肤品,可涂抹橄榄油预防妊娠纹,避免用刺激性化妆品。孕中晚期孕妇可穿托腹鞋、用托腹带减轻腰部压力,适当做孕期瑜伽缓解腰酸背痛。若出现腹痛、阴道出血、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孕妇,要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血糖。

产后护理:助力妈妈恢复与宝宝成长

产后1 - 2周恶露多,个人卫生很重要,要勤换卫生用品,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盆浴,刷牙用软毛牙刷和温水。伤口护理方面,顺产侧切或剖宫产伤口需每天用碘伏消毒,保持干燥,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及时就医。饮食先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小米粥、鸡蛋羹,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促进恶露排出。产后2周 - 6周恶露减少,可增加活动量,如室内散步,产后42天可做凯格尔运动等产后修复操,预防盆底肌松弛。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汤水摄入,如鱼汤、鸡汤,促进乳汁分泌,多吃蔬菜预防便秘。产后6周后进入恢复期,要按时进行产后42天复查,检查子宫恢复、盆底肌功能等情况;产后6周内避免性生活,之后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选择避孕套等避孕方式,避免过早怀孕。

产后妈妈心理护理不可忽视,要预防产后抑郁。家人应多帮忙照顾宝宝,让妈妈有充足休息时间,理解妈妈情绪变化,给予关心支持。妈妈自身要学会调节情绪,趁宝宝睡觉时听音乐放松,多和其他宝妈交流育儿经验。若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情况,应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新生儿喂养优先选母乳喂养,按需喂养,每次15 - 20分钟;奶粉喂养时,奶温控制在37 - 40℃,奶量根据宝宝月龄调整。皮肤护理每日用38 - 40℃温水洗澡,涂抹婴儿专用润肤露,及时更换纸尿裤预防红屁屁。脐带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残端并保持干燥,脱落后留意是否有渗血情况。若宝宝出现体温超过37.5℃、拒奶、呕吐、腹泻,或黄疸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希望本文的护理知识能帮助准爸妈,也鼓励备孕及产后妈妈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有疑问及时咨询专业医护人员,顺利开启健康孕育之旅,迎接新生命带来的喜悦与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