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艾滋病预防,从个人卫生开始 - 数字报刊系统 艾滋病预防,从个人卫生开始 心肺复苏术这样操作最有效 手术安全核查:生命的“把关锁” 高血压患者须低盐饮食稳血压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艾滋病预防,从个人卫生开始

作者:防城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城港市卫生监督所) 江海邦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因“谈艾色变”和“隐形”特点,常被忽视潜在风险。许多人对其感染途径认知不足或有误,误以为远离威胁,甚至不知日常哪些行为存隐患。其实,艾滋病是可防可控的,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就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近?

截至2024年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共135.5万例,按全国14亿人口算,每1000人中约1人感染;全年新增确诊约6.5万-6.8万例,日均约180例,且还有窗口期未检出或未检测的情况。更需注意的是,未发病的感染者与常人无异,有可能就是你身边的那个他(她)。艾滋病患者多死于免疫系统崩溃后的普通细菌感染,过程都很痛苦,但无需恐慌,它是可防可控的。

 

一、树立艾滋病正确认知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属法定乙类传染病。HIV体外脆弱,56℃30分钟可灭活,对酒精、漂白剂敏感,离开人体后在空气中很快失活;但一旦通过损伤的皮肤、口腔、消化道(主要是肛门)和生殖器进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母乳中,就会疯狂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其崩溃,此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可以控制的。感染艾滋病的病患寿寝终身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积极配合治疗很关键!

 

艾滋病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握手、拥抱、共用餐具、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染,无需过度恐惧。

 

二、筑牢三大防线,把病毒挡在身体外

 

1. 严防血液“越界”,这些红线碰不得

吸毒共用针具、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合格的地方打针、拔牙、针灸等行为很危险。街边不正规的美容、纹身、美甲店,以及非正规医疗机构卖血、输血、手术等,都可能因工具消毒不严导致感染。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指甲钳、牙刷等易出血物品也有风险。这些工具成为了艾滋病病毒通过间接接触,侵入人体屏障突破口的媒介,应值得每个人警惕。

 

2. 性接触防护,安全套是“安全卫士”

性传播是最主要途径,约占新感染病例的95%。肯尼亚曾有19岁女大学生3个月内致324人感染,可见其风险。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80%以上感染风险,且艾滋病性传播只有“感染”和“未感染”两种可能,一次无保护性行为就可能中招,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如果是!那你就等于在玩命!

 

安全套使用有讲究:

①事前检查:查看包装是否破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易破裂);

②全程使用:从性行为开始到结束全程佩戴,中途脱落或破裂等同于未戴;

③正确佩戴:捏住前端小囊排出空气,确保贴合阴茎,防滑落或破裂;

④避免重复: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会给病毒可乘之机。

 

同时,固定性伴侣可降低50%-90%风险,多性伴行为的HIV感染率是固定伴侣的3-10倍,需严格遵守。

 

3. 特殊时刻特殊防护,细节决定成败

当皮肤有伤口时,HIV可能入侵。所以若受伤,请立即用流动水冲洗,正确消毒并包扎。公共场所尽量不直接接触公共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接触后不揉眼、摸口鼻或生殖器等黏膜部位。去理发店、修脚店时,确认工具已消毒,必要时自带工具。

 

三、日常卫生习惯,筑起健康“防火墙”

 

家庭卫生方面,家庭成员的个人用品,如牙刷、剃须刀、指甲钳等易出血物品要分开使用,毛巾、浴巾也要分开并定期消毒。卫生间的马桶圈、门把手等部位要定期擦拭消毒。在公共场所,避免使用公共浴盆、毛巾,游泳选择卫生条件合格的游泳馆。外出就餐尽量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升自身免疫力。

 

四、特殊人群,更要加倍小心

 

孕妇是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感染HIV未及时干预,婴儿感染概率高达25% - 45%。但孕期、分娩时规范用药,选择剖腹产、人工喂养,可将感染率降至5%以下。建议孕妇产检时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早发现、早干预。医护人员、警察等特殊职业人群,工作中可能接触感染者血液、体液,要严格遵守职业防护规范,佩戴防护用品,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紧急处理并服用阻断药物。

 

五、万一发生高危行为,该怎么办?

 

若不幸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72小时内服用艾滋病阻断药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越早服用效果越好(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但要坚持服药28天。服药者可能会有眩晕、头疼、呕吐等副作用,所以预防至关重要。阻断药可在当地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或定点医疗机构获取,同时要尽快进行HIV检测。

 

定期检测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建议性活跃人群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有高危行为的人每3 - 6个月检测一次。社区医院、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也可购买有卫生标准批号的HIV检测试纸在家自测

 

总之,艾滋病虽可怕,但掌握科学预防知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就能远离威胁。所以从现在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才能保护自己与身边人,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