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梗急救,不能“再忍忍” - 数字报刊系统 总觉得累没干劲,可能是抑郁症在“发信号” 预防慢性呼吸病:认知先行,自护有招 透析患者的 心梗急救,不能“再忍忍”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梗急救,不能“再忍忍”

作者: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谭建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心梗这个词。它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可能就潜伏在一次胸闷、一次肩膀酸痛,甚至一次牙疼的背后。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坏死的一种急危重症。一旦发生,每一分钟都关乎生死。

一、心梗不是老年专利,年轻人也可能中招

很多人认为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其实不然。近年来,心梗呈现年轻化趋势。长期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正在悄悄侵蚀着年轻人的心脏健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更是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这些基础病的人群,发生心梗的风险显著升高。

二、心梗发作,身体会发出求救信号

心梗并非毫无预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天内,会出现一些预警症状。了解这些信号,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

最典型的表现是胸痛。这种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感觉像被重物压住、被绳子勒紧,或是被拳头攥住,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完全缓解。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背部甚至上腹部放射,多伴有大汗淋漓。但并非所有心梗都表现为剧烈胸痛。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比如:

1.只是觉得头晕、胸口闷、喘不上气,像有块石头压着。

2.突然出冷汗,浑身湿冷,与环境温度无关。

3.感到极度疲劳、虚弱无力,像大病一场。

4.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

5.心慌、心跳不规则,甚至出现晕厥。

如果在活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寒冷刺激后,突然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必须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

三、再忍忍?每一秒都在烧心

面对突发胸痛,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再忍忍”“说不定一会儿就好了”“别大惊小怪。这种忍一忍的心态,往往是致命的。

心肌细胞对缺血非常敏感。冠状动脉完全堵塞后,心肌细胞在20分钟内就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伤,30分钟以上就开始坏死。堵塞时间越长,坏死的心肌范围越大,心脏功能受损越严重,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风险就越高。

医学上有一个黄金救治时间窗”——从发病到开通堵塞血管,最好在120分钟内完成。越早开通血管,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患者的预后就越好,甚至可以完全恢复。超过这个时间,即使抢救成功,也可能留下严重的心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四、急救四步,争分夺秒

一旦怀疑心梗,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这是最关键、最正确的选择。不要自行驾车或打车去医院,途中风险极高。急救人员可以在到达现场前给予专业指导,并在救护车上进行心电监护、吸氧、用药,甚至进行溶栓或启动导管室,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2.就地休息,保持镇静:让患者立刻停止一切活动,坐下或平躺,保持安静,避免任何搬动或情绪激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3.判断情况,条件允许的话可立即进行心电图等检查进行快速鉴别。谨慎用药:如果患者清醒且没有低血压,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每次1片,每5分钟可重复一次,最多3次)。但如果含服后疼痛不缓解,或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低血压症状,应立即停止。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除非急救人员电话指导,因为部分非心源性胸痛(如主动脉夹层)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病情。

4.做好心肺复苏准备:如果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停止或脉搏消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并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五、预防心梗,从日常做起

心梗的急救固然重要,但预防才是根本。

1.控制“三高”:定期体检,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2.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3.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4.戒烟限酒:吸烟是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必须彻底戒烟。饮酒应适量。

5.管理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保持心态平和。

6.定期筛查:有心血管病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遵医嘱进行心脏相关检查。

总之,心梗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记住:胸痛持续不缓解,立即拨打120 别让再忍忍成为一生的遗憾。了解知识,提高警惕,科学应对,配合检查,才能守护好生命中最宝贵的发动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