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产后腰酸背痛,推拿整脊帮你轻松化解 - 数字报刊系统 流感季来袭,临床药学揭秘疫苗防病真相 产后腰酸背痛,推拿整脊帮你轻松化解 动脉硬化年轻化:办公室一族如何预防 骨盆骨折康复期:如何重建核心力量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后腰酸背痛,推拿整脊帮你轻松化解

作者:桂林市中医医院 陶斯杰

分娩后,女性身体经历巨大变化,骨盆、脊柱、肌肉与韧带系统承受持续压力。许多产妇在产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腰部酸胀、僵硬、疼痛,甚至波及背部、臀部或下肢。这种不适并非“当妈就该忍”的自然过程,而是身体结构失衡或功能紊乱的明确信号。若放任不管,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影响育儿、睡眠与生活质量。推拿整脊作为非药物、非侵入性治疗方式,能有效干预,帮助身体恢复原有力学平衡。

、产后腰背痛从何而来?

疼痛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孕期结构改变:子宫增大使重心前移,腰椎代偿性前凸增加,腰背肌长期紧张。

2.分娩影响:骨盆韧带松弛、关节活动度增大,若产后恢复不当,易致骨盆倾斜或错位,进而影响脊柱排列。

3.日常姿势不当:频繁弯腰换尿布、久坐哺乳、抱婴姿势错误,加重腰肌负担。

4.过早或错误运动:缺乏指导即进行重体力活动或不当锻炼,诱发或加剧损伤。

5.激素与肌肉因素:产后激素波动使韧带持续松弛,腹直肌分离未修复,导致核心支撑力不足,腰椎压力增加。

、推拿整脊如何发挥作用?

推拿整脊包含“推拿”与“整脊”两部分,分别针对软组织与骨骼关节系统,协同改善疼痛与功能。

推拿部分主要处理肌肉与筋膜。通过按揉、点压、弹拨、推刮等手法,作用于竖脊肌、腰方肌、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等紧张区域,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乳酸等代谢废物清除,从而减轻酸胀与僵硬感。同时,手法刺激可调节脊髓与大脑的疼痛传导路径,降低痛觉敏感度。对因肌肉力量失衡导致的姿势异常,如骨盆前倾、圆肩驼背等,推拿有助于重建肌群协调性,减少脊柱代偿性弯曲,恢复中立位。

整脊部分专注关节结构复位。由专业医师操作轻柔、精准的关节松动术或微调手法,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骶髂关节错位、骨盆旋移、耻骨联合分离等问题。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后,椎间盘压力减轻,神经根受压缓解,从根源上消除疼痛诱因。整脊手法在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安全可控,非暴力“掰响”,不会造成关节损伤。

、治疗过程与注意事项

推拿整脊通常按疗程进行:

1.急性期(1~2周):每周2~3次,以缓解疼痛、放松肌肉、改善局部循环为主,减轻患者痛苦。

2.缓解期(3~6周):每周1次,巩固疗效,逐步调整骨盆与脊柱力线,恢复关节稳定性。

3.稳定期(6周后):每月1~2次,预防复发,维持功能,可结合核心训练同步进行。

每次治疗约30~45分钟,过程舒适,多数人感觉放松。治疗后建议休息30分钟,避免立即负重、弯腰或剧烈运动,让身体适应调整后状态。部分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轻微酸胀,属正常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日常行为调整不可忽视

专业治疗需配合生活管理,方能事半功倍:

1.哺乳时使用腰靠或哺乳枕,保持脊柱中立,避免长时间弓背。

2.抱婴儿先屈膝下蹲,贴近身体后再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弯腰直抬,减少腰椎剪切力。

3.睡眠选硬板床或中等硬度床垫,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稳定骨盆;仰卧时可在膝下垫小枕,减轻腰部压力。

4.避免久坐,每30分钟起身活动,做简单腰部旋转、骨盆前后倾等伸展动作。

5.产后6周经医师评估后,可开始核心训练: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骨盆底肌收缩(凯格尔运动)、桥式运动(仰卧屈膝抬臀)、四点跪位平衡训练等,逐步增强腰腹支撑力。

、哪些情况不适合推拿整脊?

虽安全性高,但以下情况应避免或谨慎治疗:严重骨质疏松。脊柱肿瘤或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皮肤破损、炎症或开放性伤口。急性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剧烈放射痛、麻木无力)。

治疗前必须由专业医师评估,排除禁忌,制定个体化方案。部分人治疗后1~2日内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或疲劳,属正常反应,无需担忧。

、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临床数据显示,接受系统推拿整脊治疗的产后女性,80%以上在4至6周内疼痛显著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拖延治疗或仅依赖止痛药物,易使急性疼痛转为慢性,增加康复难度与时间成本。

、结语

产后腰酸背痛不是必须承受的代价,而是可识别、可干预、可治愈的身体问题。推拿整脊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手段,以其安全、绿色、高效的特点,为产后康复提供科学支持。配合正确的生活方式与适度锻炼,绝大多数产妇能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身体功能,以更健康的状态迎接育儿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