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症状,几乎人人都曾经历。不少人头痛时随手吃止痛药,却因用药不对症,不仅无法缓解疼痛,还可能延误病情或伤身体。其实,头痛病因多样,用药方案差异大。本文结合常见头痛类型,介绍对应用药方法,帮大众科学、安全用药。
紧张性头痛(最常见类型)
紧张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睡眠不足或颈部肌肉紧张引起,疼痛常表现为双侧头部紧箍样、压迫样疼痛,程度多为轻中度。针对这类头痛,用药可优先选择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常见商品名泰诺林),成人每次服用0.3~0.6g,每日3~4次,老人和儿童需根据年龄、体重调整剂量,该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适合多数人群。
若疼痛伴随轻微炎症反应,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常见商品名芬必得),成人每次0.2~0.4g,每4~6小时服用一次,胃肠道敏感者建议饭后服用,以减少胃部不适。对于因颈部肌肉紧张明显加重的头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用药前需明确自身是否存在用药禁忌,避免盲目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不宜长期连续服用,一般用药3~5天头痛仍无缓解,应及时就医。
偏头痛
偏头痛的发生可能与遗传、神经递质变化、饮食(如食用巧克力、红酒)及内分泌因素有关,疼痛多为单侧搏动性,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若疼痛为轻中度,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常见剂型萘普生钠片),成人首次服用0.5g,之后每次0.25g,每6-8 小时一次。若疼痛发展为中重度,可选用曲坦类药物,如舒马曲坦(常见商品名尤舒),口服每次 25~100mg,24小时内最大剂量不超过200mg,建议在头痛发作初期使用,能更有效地缓解症状,但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禁用此类药物。
对于每月发作超过4次的频繁偏头痛患者,需进行预防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率、血压,根据指标调整剂量;也可选用抗癫痫药,如托吡酯,部分人用药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等副作用,若副作用明显需及时告知医生。曲坦类药物不宜频繁使用,预防用药需长期坚持,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影响效果。
感冒发烧引发的头痛
感冒发烧引发的头痛由病毒感染导致,伴发烧、鼻塞、流涕、全身酸痛,表现为全头部胀痛。可选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新康泰克),成人每12小时一粒,24小时不超2粒,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头痛和发烧,伪麻黄碱减轻鼻塞。仅需缓解头痛和发烧,也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用法用量同紧张性头痛。避免同时服多种复方感冒药,防止成分重复导致过量;发烧超3天或头痛加重应就医。
高血压引发的头痛
高血压患者血压骤升或长期控制不佳易引发头痛,疼痛集中在后枕部,呈胀痛感,伴头晕、心慌。治疗核心是控血压,需在医生指导下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依那普利,医生按血压水平、身体状况选药和调剂量,不可自行换药或停药。血压控制后仍有轻微头痛,可短期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避免用布洛芬等影响血压的药。日常需定期测血压,头痛剧烈且血压骤升时需立即就医,排除高血压急症。
其他特殊情况头痛的用药建议
经期头痛与女性激素变化有关,轻度疼痛可服布洛芬;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经期前用萘普生预防。长期过量服止痛药易致药物过量性头痛,出现后需立即停用原有止痛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头部外伤后轻微头痛,可短期用对乙酰氨基酚;头痛加重伴呕吐、意识异常,需立即就医,不可盲目用药掩盖病情。
头痛用药的通用注意事项
用药前仔细读药品说明书,明确用法用量、禁忌证和不良反应,避免用药不当。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老年人及有胃病、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者,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止痛药连续用不超5天,无缓解或加重需就医查病因。服止痛药期间不饮酒,以免加重肝损伤或引发不良反应。缓解头痛不能只靠药,还需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减压、适当运动,从根源减少发作。
结论
不同病因头痛用药差异大,对症选药是关键。头痛时别盲目吃止痛药,尤其是长期、反复、剧烈头痛,应先明确病因再治疗。重视头痛症状,掌握科学用药方法,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更好维护健康,减少头痛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