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发烧惊厥别慌!教你科学应对热性痉挛 - 数字报刊系统 发烧惊厥别慌!教你科学应对热性痉挛 肺癌早期筛查:CT影像如何揪出隐形杀手 秋冬腹泻别慌,这样处理护好肠胃 头痛来袭,不同病因选用不同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烧惊厥别慌!教你科学应对热性痉挛

作者:百色市德保县妇幼保健院 黄腾音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烧是常见情况,但部分孩子发烧时会突然出现抽搐、手脚僵硬、意识不清的症状,这让家长们瞬间陷入恐慌,甚至因慌乱采取错误处理方式,反而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这种情况多是热性痉挛,是儿童发烧时常见的良性反应,并非严重疾病。为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应对热性痉挛,本文将从热性痉挛的基本认知、发作时的现场处理、后续护理、就医信号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科学且通俗易懂的科普。

认识热性痉挛:打破恐慌,了解本质

热性痉挛,又称热性惊厥,主要发生在6个月-6岁的儿童群体中,并非家长担心的癫痫或脑子有问题。其发作通常与高烧相关,一般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可能出现,且多数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仅1~5分钟。发作结束后,孩子的精神状态会逐渐恢复,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也不会留下后遗症,家长无需过度担忧。不过,了解热性痉挛的这些核心特征,能帮助家长在孩子出现症状时保持冷静,避免因误解引发不必要的恐慌。

热性痉挛发作:3步正确现场处理

当孩子发生热性痉挛时,家长需立即采取正确的现场处理措施,关键在于“护环境、摆姿势、记信息”三步。

第一步护环境,要迅速将孩子转移到空旷、平坦的地方,比如地板或大床,远离桌椅、尖锐物品等,防止孩子抽搐时磕碰受伤。同时,解开孩子领口、袖口的紧身衣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切勿用被子、衣物捂住孩子,以免影响呼吸。

第二步摆姿势,轻轻将孩子的头偏向一侧,左侧或右侧均可,这样能让孩子口中的口水、呕吐物自然流出,避免呛入气管引发窒息。在此过程中,不要强行掰正孩子抽搐的手脚,也不要用力按压孩子身体,否则可能导致关节损伤或骨折。

第三步记信息,这一步对后续就医至关重要。家长要快速记录孩子发作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精确到分钟;观察孩子发作时的具体表现,如手脚是双侧抽搐还是单侧抽搐、眼睛是否上翻或凝视、有无口吐白沫或面色发紫等;还要留意发作结束后孩子的状态,比如是否能清醒、是否会哭闹、能否正常喝水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孩子的情况。

后续护理:科学退烧与细致观察

热性痉挛发作停止后,家长需做好后续护理工作,重点围绕科学退烧和细致观察展开。在退烧方面,要等孩子发作停止后再进行降温,避免“强行退烧”。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需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务必按照孩子的体重计算剂量,不可过量服用。同时,可采用辅助降温方式,用温毛巾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注意不要用酒精擦身,酒精可能刺激孩子皮肤;也不要给孩子裹太厚的衣物“捂汗”,这样不利于散热,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在观察方面,要重点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和体温变化。若孩子持续萎靡、嗜睡,或异常烦躁、哭闹不止;拒绝喝水、吃饭,睡眠中频繁惊醒;退烧后反复高烧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出现这些情况时需提高警惕,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为后续可能的就医做好准备。

必须就医的信号: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

虽然多数热性痉挛无需紧急就医,但出现某些情况时,家长必须立即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当孩子抽搐超过5分钟,或停止后很快又发作;发作时面色苍白、发紫,出现呼吸困难,或抽搐后一直不清醒;孩子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6岁首次出现热性痉挛;除发烧抽搐外,还伴随剧烈呕吐、头痛、颈部僵硬、皮疹等症状;1天内发作超过2次,或1个月内多次发作,出现5种核心场景,都属于紧急就医情况,家长切勿犹豫,要马上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前,需提前做好准备,带好记录的孩子发作时间、表现、持续时长以及近期发烧情况等信息,同时带上孩子的疫苗接种本和既往病历,若孩子有癫痫等病史,需提前向医生说明,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判断孩子的病情。

结语

热性痉挛是儿童发烧时的常见反应,并非可怕的疾病。家长在面对孩子出现热性痉挛时,关键在于保持冷静,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发作时正确处理、后续做好护理观察,出现必须就医的信号时及时送医。只要科学应对,孩子大多能顺利恢复,家长无需过度焦虑,用正确的方式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