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场景中,许多患者术前都会有这样的担忧:手术过程中会不会感到寒冷?即便看到手术室的温度设定在看似适宜的范围,仍会对术中发冷心存顾虑。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术中发冷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甚至对手术恢复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了解术中发冷的原因,掌握科学的保暖方法,对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十分重要。本文从术中发冷的原因入手,详细介绍保暖措施,为大众提供实用的科普知识。
解开 “手术为啥会发冷” 的疑惑
很多人疑惑,手术室温度通常控制在22至25℃,属于人体感觉较舒适的范围,为何患者还会发冷?其实,术中发冷的出现与多种因素相关。
首先,是身体暴露因素,手术需要将手术部位充分暴露,这就导致患者身体大部分皮肤直接接触到手术室的冷空气,热量散失速度加快。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手术中,手术时间较长,身体暴露时间久,热量散失量更大,更容易出现发冷症状。
其次,是输液影响,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输入大量液体,而这些液体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温度通常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左右),低温液体进入人体后,会吸收身体的热量,导致体温下降,进而让患者产生发冷感。
最后,是麻醉作用,麻醉药物会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使身体的代谢速率减慢,而代谢过程产生的热量也会相应减少。同时,麻醉还会降低身体对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让身体无法及时通过自身调节来维持正常体温,从而引发发冷。
术前保暖:做好准备,为术中保暖打基础
术前保暖是为术中保暖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环节,患者和家属需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准备。
在术前穿着方面,患者应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选择衣物,建议穿着宽松、柔软且具有一定保暖性的衣物,如棉质的病号服。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因为紧身衣物不仅可能影响手术操作,还可能限制身体血液循环,不利于保暖。
此外,在进入手术室前,不要随意脱掉医院提供的保暖外套,直到医护人员明确告知需要更换手术服时再进行更换,防止在术前等待阶段受凉。
术前饮食也与保暖能力密切相关,患者需按照医嘱进行术前饮食控制,既不能随意进食影响手术安全,也不能空腹时间过长。空腹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能量储备不足,代谢速率降低,身体产热减少,进而影响保暖能力。不同手术的术前饮食要求存在差异,患者务必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具体指导,如有些手术需要术前6至8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患者需按时执行。
术前心理状态同样会对身体感受产生影响,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肌肉紧张,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使人更容易感到寒冷。因此,术前患者可通过深呼吸、缓慢散步、听轻柔的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减少因心理因素引发的发冷感。
术中保暖:专业手段保驾护航,温暖度过手术
手术过程中的保暖工作主要由医护人员通过专业手段和设备完成,患者无需过多操作,但了解相关措施可增强安全感。
医护人员会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合理使用保暖设备。其中,暖风毯是常用设备之一,它会铺在患者非手术部位的身体下方或覆盖在非手术部位,通过持续输出温暖气流,为身体提供热量,维持身体温度稳定,避免热量过度散失。
加温输液器也是重要的保暖设备,它能在液体输入患者体内前,将液体温度加热到接近人体体温的水平(一般在37至38℃),有效避免低温液体进入人体后带走热量,防止体温下降。
此外,部分手术还会使用加温毯,它放置在手术床下方,通过温和的加热方式,从身体下方为患者提供热量支持,进一步保障身体温度。在身体部位保护方面,医护人员会用无菌保暖巾对患者的非手术部位进行覆盖,如头部、颈部、四肢等,减少这些部位皮肤与冷空气的接触,降低热量散失速度。对于一些特殊部位,还会采用专门的保暖敷料,确保保暖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手术操作。
术中体温监测也必不可少,医护人员会通过专业的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一般每15至30分钟记录一次体温。若发现患者体温有下降趋势,会及时调整保暖措施,如增加暖风毯的温度、更换加温输液器的加热档位等,确保患者体温维持在36至37℃的正常范围,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结语
术中发冷是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但通过科学的保暖措施,完全可以有效缓解。通过本文的科普,能让大众对术中保暖有清晰的认识,消除对术中发冷的担忧,更安心地面对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