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吃辣后便血,别慌! 科学应对痔疮常见问题 - 数字报刊系统 胆囊切除后,消化“短板”如何用饮食“补”回来 吃辣后便血,别慌! 科学应对痔疮常见问题 术中保暖有妙招,不怕手术时发冷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吃辣后便血,别慌! 科学应对痔疮常见问题

作者:河池市中医医院 刘 毅

不少人吃火锅、辣菜后排便发现便血,或滴血或擦纸带血,会担心得肠癌而焦虑。其实吃辣后便血多与痔疮有关,辣椒素刺激痔静脉充血破裂所致,并非都是重病,先别慌。但也需区分:肠癌便血常伴黏液、大便发黑,痔疮便血多鲜红、不与大便混合。下文讲吃辣后便血的处理及痔疮日常护理、预防方法。

吃辣后便血,先做“三步紧急应对”

第一步是暂停吃辣,调整饮食。发现便血后,立即停止吃辣椒、火锅、烧烤等辛辣食物,避免加重痔疮出血疼痛。当天改吃清蒸、水煮等烹饪方法所制作食物,搭配绿叶青菜、南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保持大便柔软,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摩擦损伤。

第二步是正确处理排便与清洁。排便时不超过5分钟,不用力过猛,排便困难可借助马桶凳减轻肛门压力。便后用温水冲洗肛门(忌热水烫洗),再用柔软纸巾轻轻蘸干,避免粗糙卫生纸用力擦拭,减少对痔疮的刺激。

第三步是观察症状,初步判断。记录便血类型(滴血、喷血或擦纸带血)、血量及是否伴肛门肿物突出,肛门疼痛瘙痒等不适。若1至2天内便血停止且无不适,继续观察;若便血超3天不缓解、血量增多(如滴血不止),或伴腹痛、大便变细、粘液便、脓血便等,需及时就医完善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

痔疮发作期,做好“两类日常护理”

第一类是局部护理,助力缓解疼痛与肿胀。建议每天进行1至2次温水坐浴,每次时长10分钟,水温控制在38至40℃,可加入少量已溶解的食盐,这样能有效促进肛门周围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的肿胀与疼痛感。若肛门出现明显疼痛或瘙痒,可按药品说明书使用痔疮膏或痔疮栓等药物,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药膏;若疼痛较为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第二类是生活调整,减少痔疮加重风险。日常要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坐满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防止肛门部位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养成规律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如晨起后或餐后)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切忌憋便——憋便易导致大便干结,会进一步加重痔疮损伤;若遇到排便困难,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开塞露、乳果糖等药物辅助排便。

痔疮缓解后,做好“四点预防复发”

第一点是饮食管理,科学吃辣。适度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绿叶青菜,玉米,红薯等粗纤维食物摄入。吃辣时搭配酸奶、牛奶保护胃肠黏膜,多吃苹果、香蕉等水果,每天喝2000-2500ml 水,保持大便通畅,降低复发风险。

第二点是运动护肛,增强肌力。每天3次提肛运动,每次5-10分钟,动作为收缩肛门5秒、放松3秒,重复进行,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痔静脉回流。日常选散步、慢跑等温和运动,忌骑行等久坐类运动,减少对肛门的摩擦压迫。

第三点是衣物选择,减少刺激。尽量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保持肛门干爽;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因其不透气,易导致肛门闷热、摩擦增多,增加复发可能。

第四点是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留意。有痔疮病史、长期久坐(如司机、办公室职员)、经常便秘者,建议每年做1次肛门检查。若便血规律改变(如非吃辣也便血),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避免延误治疗。

避开“三个痔疮应对误区”,不踩坑

第一个误区是,“便血就是痔疮,不用管”。很多人觉得只要便血就是痔疮,不重视也不处理,但实际上肠癌、肠炎等疾病也可能导致便血,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持续便血不就医,可能会错过其他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不能盲目将便血归为痔疮,持续不适一定要检查。

第二个误区是,“用热水烫洗能止痛”。部分人认为用热水烫洗肛门能缓解痔疮疼痛,其实这是错误的,热水会刺激痔静脉充血,反而加重痔疮的肿胀和疼痛,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坐浴,温和护理。

第三个误区是,“痔疮只能手术,治不好”。不少人觉得痔疮必须手术才能解决,且容易复发治不好,其实90%的痔疮通过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就能缓解,只有当痔疮反复出血、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时,才需要考虑手术,无需对痔疮过度恐惧。

结语

嗜食辛辣后便血多与痔疮相关,无需过度恐慌,但要做好紧急应对、发作期护理与缓解后预防,避开常见误区。痔疮是常见问题,只要科学应对,就能减少困扰,既不要因恐慌忽视检查,也不要因轻视导致加重,理性看待、积极护理,就能守护肛门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