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手指总发麻:腕管综合征早发现早好 - 数字报刊系统 透析患者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吃出营养 肝脏超声:良性恶性病变大不同 慢阻肺患者冬季如何畅快呼吸 手指总发麻:腕管综合征早发现早好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指总发麻:腕管综合征早发现早好

作者: 河池市中医医院 覃永阳


加班打字时手指又麻又胀,半夜被麻醒,拧毛巾时手指无力……这些反复出现的手指不适,很可能是腕管综合征在“报警”。它还有个大家熟悉的名字——“鼠标手”,不仅办公族易得,常做家务、玩手机、弹钢琴的人也容易中招。长期忽视,不仅会频繁发麻、疼痛,还可能导致手指肌肉萎缩、力量下降,影响日常活动。今天就聊聊腕管综合征的信号、应对方法和预防建议。

 

先搞懂:腕管综合征到底是什么?

 

手腕里有个“小管道”——腕管,里面装着9根负责手指活动的肌腱,还有1根重要的正中神经。正中神经负责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半的感觉,还能控制部分手指运动。

 

长期让手腕处于弯曲、用力状态,比如长时间打字、握鼠标,管道里的肌腱会反复摩擦、肿胀,挤压正中神经。神经被压久了,信号传递出问题,就会引发手指发麻、无力,这就是腕管综合征。它多影响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小指很少麻,女性比男性更易得,30-50岁人群高发。

 

对照自查:腕管综合征的5个“典型信号”

 

1.手指麻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常麻木,夜间或清晨易麻醒,活动手腕、甩甩手可减轻;白天长时间用手,麻木感加重,甚至麻到手腕。

2.手指刺痛或烧灼感:麻木时伴随轻微刺痛或烧灼感,触碰手指尖感觉迟钝,对冷热感知不灵敏。

3.手指无力:握东西、拧毛巾、扣纽扣时用不上力,偶尔握不住东西,写字笔画变重、不工整。

4.手腕酸胀:手腕内侧常酸胀,活动手腕偶有“弹响”;按压手腕内侧,麻木、疼痛感加重。

5.症状逐渐加重:长期不干预,麻木、无力从偶尔出现变为持续存在,甚至手指肌肉萎缩,拇指根部变细,影响精细动作。

 

揪出诱因:这些习惯会“挤压”腕管

 

以下这些习惯会“挤压”腕管,需多留意。一是长期手腕重复动作,像频繁打字、弹钢琴等,使手腕固定或用力过度,增加肌腱肿胀风险;二是手腕姿势不当,如低头看手机、趴着压手腕等,会升高腕管内压力;三是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如孕妇、肥胖人群等更易患病;四是手腕外伤未愈或过度负重,会损伤肌腱和神经。

 

关键部分:出现信号后,该怎么做?

 

(一)日常缓解:3个方法,减轻不适、延缓加重

1.调整用手习惯:用电脑时,在键盘和鼠标前放腕托,保持手腕与手臂呈一条直线;每打字30分钟,活动手腕5分钟,做“握拳-伸展”动作或“手腕绕环”。看手机时,把手机举到视线高度,双手交替拿或用手机支架。

2.佩戴腕托或护腕:白天活动时佩戴“透气型护腕”,限制手腕弯曲,减轻腕管压力;夜间睡觉时佩戴“腕中立位护腕”,固定手腕,避免压迫神经。

3.局部放松与理疗:每天用40℃左右温水泡手腕10分钟,泡完后轻轻按摩手腕内侧,每次5分钟。麻木感明显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热敷贴”或家用理疗仪,每天1~2次,每次15分钟。

 

(二)就医治疗:出现这些情况,别拖延

 

1.就医指征:就医指征方面,手指麻木、无力超2周且日常缓解无效,夜间频繁麻醒影响睡眠,手指肌肉萎缩、握力明显下降,麻木范围扩大还伴手臂疼痛无力,都需及时就医。

2.配合检查与治疗:医生会做“屈腕试验”“Tinel征检查”,必要时做“肌电图”“腕部超声”明确病情。治疗方式根据病情轻重而定:

①轻度:开具“营养神经药物”“抗炎镇痛药物”,建议佩戴“腕关节支具”,一般佩戴1-2个月。

②中度:药物和支具治疗无效,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在腕管内注射抗炎药物,一般1~2次见效。

③重度:神经损伤严重,出现明显肌肉萎缩,或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需手术治疗,常用“腕管松解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预防建议:4个习惯,远离“鼠标手”

 

1.保持手腕放松:避免手腕长时间弯曲、悬空或过度用力,让手腕处于“自然中立位”。

2.定期活动手腕:每用手1小时,做5分钟“手腕健康操”,包括“握拳-伸展”“手腕绕环”“手指伸展”“手腕拉伸”等动作。

3.控制体重与基础病:孕妇控制体重,肥胖人群合理饮食和运动,患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的人积极治疗基础病。

4.避免手腕外伤:运动时佩戴护腕,做家务、搬东西注意姿势,手腕受伤及时就医。

 

手指是我们重要的“工具”,别让麻木、疼痛影响生活质量。记住:手指发麻别轻视,腕管综合征早发现早好,调整习惯、保护手腕、及时治疗,让双手一直灵活有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