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慢阻肺患者就陷入困境:出门几步就咳嗽气喘,胸口憋闷;夜晚躺下便憋得慌,只能坐着吸氧;即便裹得严实,仍易感冒,病情加重甚至需住院。其实,冬季慢阻肺易加重,原因多样,患者不能只注重保暖,而忽视空气刺激、感染预防、呼吸方法等关键问题。掌握冬季防护方法,就能少遭罪,畅快呼吸。
冬季慢阻肺患者“呼吸更难”的原因
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就像长期使用后生锈、变窄的管道,本身通气就不顺畅。到了冬天,有三个“麻烦”会让管道更堵、更敏感:
一是冷空气刺激。冬天的空气又冷又干,吸进肺里会直接刺激气道,让气道肌肉收缩,就像管道突然变细,呼吸阻力一下子变大,所以一出门就容易咳嗽、气喘。
二是感染风险高。冬季流感病毒、肺炎细菌特别活跃,而慢阻肺患者免疫力较弱,一旦被传染,很容易引发肺部感染,让气道炎症加重,痰变多、变浓,甚至堵住气道,诱发急性加重。
三是空气污染物多。冬天雾霾天多,加上有些地方用煤炉、炭火取暖,会产生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吸进肺里,会进一步加重气道损伤,让咳嗽、胸闷更频繁。
知道了这些诱因,就能针对性防护,避免“呼吸难”找上门。
冬季畅快呼吸的5个“关键动作”
(一)出门防护:减少气道刺激
冬天出门需做好防护,避免冷空气和污染物刺激气道。保暖方面,选宽松轻便的保暖外套,如羽绒服、棉袄,避免穿太紧影响呼吸。出门戴纯棉口罩,围柔软围巾盖住颈部和下巴。从室外进室内,在门口站1~2分钟适应温差再脱外套。出门时间选择上,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气温低、雾霾重,尽量少出门;必须出门时,提前看天气预报,雾霾天戴带呼吸阀的防雾霾口罩,每次出门控制在1小时内,累了就找温暖处休息。
(二)室内护理:减轻气道负担
冬季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做好护理至关重要。控制温湿度,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保持在50%~60%,可用加湿器或暖气片上放湿毛巾增加湿度,避免用煤炉、炭火取暖,定期清洁空调滤网。做好空气清洁,每天用湿抹布擦桌子、窗台,用湿拖把扫地,每周洗床单、被套。雾霾天中午12-2点开窗通风30分钟,避免冷空气和污染物大量进入。
(三)预防感染:避免病情加重
冬季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头号杀手”,需做好预防。每年9—10月打流感疫苗,每5年打一次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前告知医生病情和用药情况,确认无禁忌再打。减少接触风险,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家人感冒要戴口罩、分餐。勤洗手,饭前便后、出门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不用手揉眼睛、摸鼻子。
(四)呼吸+运动:增强呼吸能力
冬天患者不能久坐不动,要练对呼吸方法、做温和运动。学腹式呼吸,平躺或坐椅子上,双手放肚子上,鼻子吸气3秒,感觉肚子鼓起,嘴巴呼气6秒,嘴唇缩成“口哨状”,每天练3次,每次10分钟。做温和运动,如室内慢走、练太极、做呼吸操,每周3~5次,每次15~2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运动中感觉不适立即停下休息。
(五)用药管理:规范用药
药物是控制慢阻肺的关键,冬季不能乱用药。按时用基础药,如支气管扩张剂,每天固定时间使用,不能擅自停药,用吸入剂后及时漱口。提前备足1-2个月的药。出现咳嗽加重、痰变多且变色、气喘加剧、晚上憋醒次数增多等加重信号,立即用急救吸入剂,1小时内未缓解或症状加重,及时联系医生。
紧急就医的3种情况
如果冬季出现下面3种情况,说明病情已经很紧急,别在家硬扛,要立即去医院:
1.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坐起来也喘不上气,嘴唇、指甲盖发紫,吸氧无缓解,可能是气道严重堵塞。
2.意识异常: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胡言乱语,可能是肺部通气差,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影响大脑功能。
3.发烧+浓痰:体温超过38.5℃,痰又浓又稠甚至带血,大概率是肺部感染,需及时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扩散。
给慢阻肺患者的3句实在话
1.冬季防护不能仅靠多穿衣服,做好口鼻防护、室内清洁、感染预防,更能减少“呼吸难”,这些细节可助安稳过冬。
2.别因“怕喘”就不动,每天练腹式呼吸、做温和运动,能增强呼吸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家里备好吸氧机、急救药,记好医生电话,出现不适别硬扛。慢阻肺虽不能根治,但做好防护、规范治疗,冬天也能畅快呼吸,无需总担心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