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透析患者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吃出营养 - 数字报刊系统 透析患者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吃出营养 肝脏超声:良性恶性病变大不同 慢阻肺患者冬季如何畅快呼吸 手指总发麻:腕管综合征早发现早好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透析患者科学饮食:吃出健康 吃出营养

作者:靖西市中医医院 廖彩玉


血液净化治疗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而科学饮食则是巩固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的“隐形防线”。透析虽能替代肾脏部分功能,但无法完全模拟健康肾脏的代谢与调节能力。因此,患者需通过饮食管理减少毒素堆积、控制水盐平衡、预防并发症,真正实现“吃出健康,守护生命线”。

透析患者的营养需求:为何要“特殊对待”?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过滤血液、排出毒素、调节电解质平衡。当肾功能衰竭进入透析阶段时,机器会替代部分肾脏功能,但饮食中的营养吸收与代谢仍需严格管理。透析患者的饮食需兼顾三大目标:

1.控制毒素积累:减少高钾、高磷食物摄入,避免毒素在体内蓄积引发心慌、皮肤瘙痒甚至心脏骤停;

2.维持营养平衡:保证优质蛋白、热量及维生素的摄入,防止肌肉消耗和免疫力下降;

3.管理水盐代谢:控制水分和钠的摄入,预防高血压、水肿和心衰。

饮食管理“黄金法则”:四控两增

1. 控水:精准计算,避免“喝”出危险

透析患者常因排水能力下降导致水肿、高血压,甚至急性心衰。

每日饮水量 = 前一日尿量 + 500ml(包括汤、粥、水果等含水量)。

小技巧:用带刻度的水杯分次饮用;口渴时含冰块或漱口缓解;避免高汤、奶茶等隐形水分。

2. 控盐:低钠饮食,远离“隐形盐”

高盐饮食会加重口渴和水肿,增加心脏负担。

每日盐摄入 < 3克(约半啤酒瓶盖),警惕酱油、味精、腌制品等“隐形盐”。

替代方案:用葱姜蒜、柠檬汁、醋等天然调料提味。

3. 控钾:预防高钾血症,守护心脏

血钾过高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需严格限制高钾食物。

高钾食物黑名单:香蕉、橙子、土豆、蘑菇、海带、坚果、咖啡、浓茶等。

低钾选择:苹果、梨、白菜、萝卜、洋葱、米面制品。

去钾技巧:蔬菜切碎后浸泡30分钟再烹饪;根茎类去皮后水煮弃汤食用。

4. 控磷:保护骨骼与血管

高磷血症会引发皮肤瘙痒、骨痛甚至血管钙化,需限制含磷添加剂的食物。

高磷食物黑名单:加工肉类(火腿、香肠)、动物内脏、碳酸饮料、坚果、巧克力。

低磷选择:新鲜禽肉、蛋清、豆腐(非内酯豆腐)、粉丝。

关键提醒:避免食用“无磷酱油”等虚假宣传产品,认准食品标签中的磷含量。

5. 增蛋白:优质蛋白,精准补充

透析会丢失部分氨基酸,需补充优质蛋白(含必需氨基酸)以维持肌肉和免疫力。

每日摄入量:血液透析患者1.0~1.2g/kg体重/天,腹膜透析患者1.2~1.3g/kg体重/天。

优质蛋白来源:鸡蛋清、瘦肉、鱼、牛奶(低磷款)、大豆制品(如豆腐)。

分配原则:将50%的蛋白质分配到晚餐,以减少透析中氨基酸流失。

6. 增热量:充足能量,防止营养不良

透析患者代谢率高,需保证足够热量以避免蛋白质分解供能。

每日热量需求:30-35kcal/kg体重/天(60岁以下)或25-30kcal/kg体重/天(60岁以上)。

来源建议: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如麦淀粉、低蛋白大米),搭配适量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

特殊场景饮食应对策略

1. 透析中低血压:预防重于治疗

诱因:透析前过量进食、脱水过快、服用降压药。

对策:透析前1小时避免进食;透析中备糖果或饼干;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调整药物。

2. 便秘:肠道毒素的“隐形杀手”

诱因:低纤维饮食、活动减少、药物副作用。

对策: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摄入低钾蔬菜(如白菜、黄瓜);使用益生菌或乳果糖;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 血糖波动:透析患者的“甜蜜陷阱”

诱因:糖尿病肾病或透析液含葡萄糖。

对策: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监测餐后血糖;避免透析前注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饮食管理误区:避开这些“坑”

误区1:“透析后就可以随便吃”

真相:透析仅能清除部分毒素,饮食控制需长期坚持。

误区2:“完全不吃肉更安全”

真相:蛋白质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优质蛋白。

误区3:“喝汤比吃肉有营养”

真相:肉汤含大量嘌呤、磷和钾,应弃汤食肉。

结语

肾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是一场“精细活”,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团队共同参与。建议定期记录饮食日记,与营养师沟通调整方案;同时保持乐观心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全面提升生活质量。科学饮食不是“苦行僧”般的煎熬,而是用智慧选择食物,用爱心守护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