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于3岁的成成(化名)而言,人生的开端,是一场接连不断的手术“马拉松”。出生仅两天,他就因突发腹胀、发热被确诊为结肠穿孔,自此踏上漫长而曲折的治疗之路。
当地医院第一时间为他实施手术,并做了预防性造口。6个月后,他又接受了关瘘手术。
看着年幼的孩子接连手术,这让成成的父母很是痛心,“好在手术顺利,孩子总算救回来了。”可这份安心仅持续到术后第4天——肠穿孔再次发生,脆弱的生命又一次面临危机。当地医生紧急为成成施行了第3次手术:横结肠造瘘术。
一次次开腹、一次次等待恢复,孩子的哭声、身上的伤口,都像重锤般砸在成成父母心上。3年间,父母带着成成辗转多地求医,直到8个月前,他们找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儿童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罗淼,看到了转机。
“关键在于要找出成成反复肠穿孔的根源,这是挽救孩子生命的钥匙,也是整个救治过程中最难的一步。”罗淼说。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罗淼团队果断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取全结肠组织进行活检,明确诊断:成成所患的是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全段型巨结肠”。
根治需切除全部病变肠管。于是,这个年幼的孩子迎来人生第5次大手术。历经3个多小时,罗淼团队成功完成全结肠切除。术后成成恢复良好,并在8个月后接受第6次手术——造口关闭术。至此,他终于告别了伴随3年的病痛与手术之苦。
“孩子的健康是最好的礼物”,成成的父母反复表达着对医护团队的感激。如今,成成排便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天真笑容。
(庄依泽 刘婷婷 本报记者 赵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