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10月1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试验区 铜仁市:破难题、创举措、走新路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试验区 铜仁市:破难题、创举措、走新路 坚守“医”线 10小时攻克三重“心”危机 国药集团贵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向贵州省人口健康基金会捐赠100万元 早防早治   守护认知 我省举行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 贵州医科大学团队 启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试验 三年求医路    六度闯关行 3龄童在上儿贵州医院告别病痛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试验区 铜仁市:破难题、创举措、走新路

铜仁市锚定“发掘少数民族医药资源,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核心主题,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实干笃行,让中医药在黔东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本报讯     铜仁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发展试验区后,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市卫生健康局锚定“发掘少数民族医药资源,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核心主题,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实干笃行,让中医药在黔东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试验区获批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将其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和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卫健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市卫生健康局迅速行动,党组书记熊明、局长段绍华带队分赴重点县区开展调研指导,实地摸清基层中医药发展底数,现场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各县(区)迅速跟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逐项细化任务、压实责任。市级层面明确由市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多部门协作,市、县两级按照中医药工作“专人抓、专业管、闭环推”的方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闭环机制。先后印发系列文件,细化8大类22项具体措施;市级财政从今年起计划连续5年内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经费,为试验区建设注入稳定“资金活水”,筑牢制度与保障双重根基。

现在,走进铜仁市中医医院新院区,现代化诊疗设备与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理疗室相得益彰,医护人员正对照“三甲”服务标准细化诊疗流程;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内,土家族医药特色诊疗区前患者有序等候,民族医药制剂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专注于“土家接骨膏”等传统配方的规范优化。目前,全市已实现县域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市人民医院等2家综合医院建有规范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松桃苗医馆、印江土家医药门诊等20余个特色点位星罗棋布,构建起“综合医院强协同、中医医院树标杆、民族医药显特色”的多层次、全覆盖服务网络。 

在思南县许家坝镇卫生院中医馆,省级示范中医馆的牌匾格外显目,医师正为老年患者进行艾灸理疗,浓郁的药香与艾烟萦绕诊室;玉屏自治县中医医院“中医日间病房”里,患者做完针灸治疗后便可自行回家休息,医保报销比例与住院患者同等为75%以上,不收取床位费和治疗费,切实降低了就医成本。如今,全市183家乡镇卫生院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其中22家跻身省级示范行列。通过推行17个优势病种“中医日间病房”按病种付费,以及24个病种“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试点,仅2024年下半年就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超1300万元,让中医药红利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夜幕下的铜仁古城,“游古城·享康养”中医药夜市人气鼎盛。义诊台前,中医师一边号脉问诊、开具处方,另一边耐心解答疑问。药膳摊旁,土家油茶、杜仲炖鸡、茯苓糕等特色药膳香气四溢,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品尝。广场中央,中医师带领群众练习八段锦,动作整齐划一。以“梵净医馆”为核心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各种土家医药体验活动,年接待群众超10万人次。“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串联生态茶园、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康养民宿,打造“中医药+饮食”“中医药+旅游”“中医药+康养”等融合发展新模式。从街头义诊到文化夜市,从诊室诊疗到康养体验,中医药文化已深度融入铜仁人的日常生活。

 (本报通讯员   黄亚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