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特聘谭俊教授团队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口服多靶点小分子药物AY-1001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临床I期试验进展顺利。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逐渐夺走人们的记忆和认知能力。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受困扰,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5亿人。目前获批的传统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等虽能一定程度缓解症状,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疾病进程。
谭俊教授团队研发的AY-1001作为一种全新结构小分子药物,其创新机制在于通过多靶点作用,具有优异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能够高效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可能避免外周不良反应。此外,研发团队还发现,AY-1001作为新型配位锂盐,具有比乳清酸锂更低的电导率,因此也为其成为新型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尽管目前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但AY-1001所展现的潜力令人备受鼓舞。”谭俊表示,“随着AY-1001临床试验的推进和锂缺乏机制的深入探索,我们有理由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前景充满信心。这些突破性进展,将为全球数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希望。”(袁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