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护士知识与专业技能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现在较多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由于急诊科室的护士来自不同科室,并没有经过急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还有部分护士没有超过5年的临床经验,对于急诊所出现的突发状况难以应对,缺乏一定的急诊护理经验。对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没有熟练掌握,也没有认真仔细观察急诊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经常存在焦虑、急躁等情绪,需要急诊护士充分理解患者家属,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规章制度没有准确落实。对于急诊科室来说,没有准确的规章制度,那么相关急诊护士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与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进行充分记录,还有部分急诊护士记录不够精准与充实。部分急诊护士在抢救使用仪器时并没有按照相关流程规范操作,这就导致对危重的患者抢救不到位,会造成较多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相关科室的问题。由于急诊患者存在一定的随机性,随时都会到医院检查,若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那么会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容易造成比较严重的事故纠纷,产生一定不满情绪。
急诊护理管理的措施
成立一定的监控小组,加强急诊护理的安全管理。这就需要各大医疗机构成立相应的监控小组,选取资历比较高的护士作为小组组长,将急诊护理明确分工,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及时找到急诊护理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定时组织召开急诊护理分析大会,对急诊护理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分析,不断改善与优化急诊护理体系。各大医疗机构还需要定时组织培训活动,提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这样才可以做到有条不紊,积极学习急诊护理措施与流程,提高每个急诊护士的反应能力与操作能力,面对急诊患者各种突发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作出选择,尽管在时间比较紧迫的时候,也要保障各项护理操作流程规范,保障急诊患者生命安全。
制定规章制度,对急诊护士进行培训,让急诊护士开展护理时可以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保障急救设备与器材属于一种完好的状态。
需要高度重视急诊科。各大医院可以召集各个科室专业能力较强的护士,成立相应的急诊护理小组,面对比较突发情况时,可以采取轮班制度,这样让急诊护士也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各大医疗机构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急救与抢救设备,争取在有效时间内可以救治较多危重患者,保障较多患者的安全。
急诊常用的护理模式
在实际开展急诊时,可以较好凸显出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需要相关医疗机构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措施,减少急诊护理时间的浪费,起到一定护理与治疗效果。
分类急诊护理模式。
通过这一模式的使用,可以帮助急诊科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在实际使用分类急诊护理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内容:
(1)在对急诊患者和急诊区分类之后,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和严重程度,在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
(2)这种急诊护理模式就是急诊护士对急诊患者进行科学分类,根据疾病的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类,需要急诊护士在较短时间内去做好急诊患者分诊工作,并且下达相应的护理任务。
(3)分类急诊护理模式比较先进,对患者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护理,让急诊护理更加具有科学化与人性化,属于各大医疗机构首选的护理模式。
常规急诊护理模式。
(1)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看患者的面色与症状,根据对患者的观察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还需要备好病历本,在病历本上详细记录患者达到时间与诊断记录,精确到具体时间。
(3)急诊护士若是在预诊区域发现带有传染性的病人,需要向医师传达准确的情况,并且针对预诊患者实际情况做好一定的交接。可以看出这种护理模式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急诊护士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与急救技能。
(来宾市金秀县人民医院 李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