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颈椎病来袭,低头族如何自救 - 数字报刊系统 肠胃保养有门道,简单方法学起来 感冒后乏力,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颈椎病来袭,低头族如何自救 追剧低头久了,颈椎病可能悄悄来报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颈椎病来袭,低头族如何自救

作者:兴安界首骨伤医院 陶久智


晨起刷手机、通勤看短视频、上班盯电脑、深夜追剧……如今,多数人的日常都离不开低头,每一次低头,颈椎都在承受额外压力。当脖子僵硬、肩膀沉重,甚至手臂发麻、头晕恶心,这是颈椎在发出“求救”信号。长期忽视不仅影响睡眠,严重时还会导致胳膊抬不起、走路受影响。不过别慌,掌握正确自救方法,兼顾现代护理与中医调理,就能为颈椎“减负”,远离疼痛。

 

 

停下错误姿势,给颈椎“松绑”

 

保护颈椎,要先停下错误姿势,给颈椎“松绑”。颈椎有自然生理曲度,错误姿势会使其紧绷、变形受损。现代医学认为不良姿势会改变颈椎受力平衡,引发肌肉劳损;中医认为长期单一姿势会致“筋脉拘急”、气血不畅,出现颈部酸痛僵硬。

 

使用电子屏幕时要注意姿势,用手机时举到视线下方15°-20°,每次不超20分钟;电脑屏幕顶端与视线平齐或略低,键盘放胸口正下方,椅子配腰靠。同时要避开瘫在沙发或床上看屏幕、单侧肩夹手机等“伤颈姿势”。此外,每看手机或电脑30分钟,起身站1分钟,缓慢左右转头、轻轻抬头,缓解颈椎紧张,促进气血流通。

 

 

现代放松动作+中医调理,双管齐下护颈椎

 

无需去健身房,也不用买昂贵器械,在家、在办公室就能结合现代放松动作与中医调理方法,每天花几分钟,帮颈椎“放松”。

 

(一)日常放松动作

 

1.靠墙“站军姿”:每天做2次,每次1分钟。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后背、后脑勺紧贴墙面,双手自然下垂,下巴微微往里收。此动作能帮颈椎恢复“C”型生理曲度,符合中医“正脊”理念,让督脉气血顺畅运行,调节全身气血。

2.“米字操”简化版:办公间隙做,每次30秒。缓慢抬头看天花板,停2秒后慢慢低头让下巴尽量靠近胸口,再停2秒;左右转头,让耳朵慢慢向肩膀方向靠,左右各停2秒。动作要慢,能放松颈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疏通颈部筋脉,缓解“筋脉拘挛”。

3.睡前肩颈拉伸:每次15秒/侧。睡前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右手举过头顶,手指指向左边,身体慢慢向左弯腰,感觉右侧脖子和肩膀有轻微拉伸感即可,保持15秒后换左边重复。

 

(二)中医特色调理

 

1.穴位按揉:日常可按揉颈部的风池穴、大椎穴和肩部的肩井穴。风池穴有疏风解表、缓解颈部僵硬的作用;大椎穴能振奋阳气、改善颈部气血运行;肩井穴可缓解肩部酸痛、促进肩部气血流通。

2.中药热敷:选用艾叶、桂枝、川芎、红花等中药,打成粗粉后装入布袋,隔水蒸热敷于颈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能促进颈部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尤其适合因风寒湿邪侵袭或气血瘀滞导致的颈椎不适。

 

 

选对“辅助工具”,护颈更轻松

 

选对日常用品,能让颈椎少受罪,这些工具价格不贵且易买到,关键要会用,同时可结合中医理念选择更适合的护颈工具。

 

1.枕头:选“能托住脖子”的,平躺时脖子不悬空、后脑勺贴枕头,颈枕间有轻微支撑力;侧躺时耳朵与肩膀水平不歪头。记忆棉枕或乳胶枕软硬适中,贴合颈椎曲线,支撑充足。

 

2.其他实用工具

①电脑支架:把电脑垫高到和视线平齐,避免低头看屏幕,能帮助维持脊柱中正,减少“气血不畅”。

②手机支架:解放双手,减少颈椎负担,有助于颈部气血均衡运行。

③热敷贴/热水袋:脖子酸痛时,敷10分钟。能促进脖子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中医辨证识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从现代医学和中医辨证角度,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拖延可能使问题更严重:

 

1.胳膊经常发麻、无力,拿东西易掉落:是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所致;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或“瘀血阻络”,需及时干预,以免加重气血瘀滞,影响肢体功能。

2.走路不稳,脚像踩在棉花上:存在颈椎脊髓受压风险;中医认为此症状多与“肝肾亏虚”有关,长期忽视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

3.头晕恶心频繁发作,休息后未缓解,甚至突然眼前发黑:与颈椎椎动脉受压,脑部供血不足有关;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或“痰湿中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脑部功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颈椎病如“温水煮青蛙”,初期轻微酸痛易被忽视,但时间久了问题会加重。与其等疼到睡不着、胳膊抬不起再治疗,不如从现在开始,每天花几分钟做好这些小事。坚持下去,就能让颈椎保持舒适状态,工作生活更轻松。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