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感冒后乏力,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 数字报刊系统 肠胃保养有门道,简单方法学起来 感冒后乏力,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颈椎病来袭,低头族如何自救 追剧低头久了,颈椎病可能悄悄来报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冒后乏力,当心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防城港市中医医院 郑清红


冬季是感冒高发季,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让许多人习以为常。然而,若感冒后出现持续乏力、胸闷气短,甚至心跳异常,切莫掉以轻心——这可能是病毒在攻击你的心脏!今天就带大家揭开病毒性心肌炎的"伪装",教您科学应对这场"心脏保卫战"。

 

感冒为何会"连累"心脏?

1.病毒入侵的双重打击

感冒多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发,这些病毒不仅攻击呼吸道,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游走"至心肌组织。当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诱发免疫系统"误伤"健康心肌时,心肌炎便悄然发生。

2.高危人群需警惕

青壮年:免疫系统活跃,易出现过度免疫反应

儿童:心肌发育未完善,病毒更易侵袭

免疫力低下者:如长期疲劳、慢性病患者

孕妇:生理变化增加心脏负担

3.典型病程发展

感冒症状(1-3天)→ 病毒潜伏期(3-5天)→ 心肌受累(出现乏力、胸闷)→ 重症进展(心衰、心律失常)
注:约50%患者前期无明显呼吸道症状,直接以心脏不适为首发表现

 

识别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1.轻度症状(易被忽视)

感冒后持续乏力:连刷牙、吃饭都感到疲惫

运动耐力下降:原本轻松的步行现在气喘吁吁

莫名出汗:夜间盗汗或白天轻微活动即大汗淋漓

2.中度症状(需立即就医)

胸痛:压迫感或刺痛,可能放射至肩背

心悸:心跳异常加快(>100次/分)或不规则

呼吸困难:平躺时加重,需垫高枕头入睡

3.重症预警(生命危险)

急性心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

恶性心律失常:突发晕厥、意识丧失

休克: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骤降

案例警示

28岁程序员小张感冒后坚持加班,突发晕厥被送急诊。检查发现心肌酶飙升至正常值20倍,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经ECMO(体外膜肺氧合)抢救72小时才脱离危险。

 

科学应对"感冒后心脏危机"

第一步:及时筛查

心肌酶检测:肌钙蛋白、CK-MB升高提示心肌损伤

心电图: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心脏超声:观察心室壁运动是否减弱

心脏磁共振:精准评估心肌炎症范围

治疗黄金期

急性期(发病2周内):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营养心肌(辅酶Q10、磷酸肌酸钠)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需严格掌握指征)

重症救治:

机械循环支持(IABP、ECMO)

血液净化清除炎症因子

护理要点

持续心电监护:警惕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液体管理:每日出入量误差<200ml,避免加重心衰

心理支持:焦虑情绪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进行放松训练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做好这4点

1.感冒后别硬扛,好好休息。很多人感冒后还坚持上班、运动,觉得 “出出汗就好了”,但这会让身体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给病毒侵犯心脏的机会。感冒后最好保证每天 8-10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加班,减少体力消耗,让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对抗病毒。

2.增强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平时要注意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 C、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橙子、鸡蛋、牛奶),帮助身体构建 “免疫防线”;每周坚持 3-4 次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瑜伽,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在感冒期间,绝对不能做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健身)。

3.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病毒传播。季节交替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比如商场、车站,必要时戴口罩;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用手揉眼睛、摸口鼻,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如果家人感冒,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4.有基础病的人,更要警惕。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肺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感冒后要格外注意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走出认知误区,科学看待疾病

误区1:"年轻人恢复快,扛一扛就过去"

事实:青壮年免疫反应强,更易发展为重症心肌炎。数据显示,20-40岁患者占重症病例的65%。

误区2:"心电图正常就没事"

事实:约30%患者早期心电图无异常,需结合心肌酶、心脏超声综合判断。

误区3:"心肌炎会终身遗留后遗症"

事实:80%患者经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仅5%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结语

感冒后乏力不是简单的"没休息好",它可能是心脏在发出警报。在这个病毒肆虐的季节,让我们多一份警惕,少一份侥幸。记住:当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时,及时就医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负责。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