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老人骨痛查DR,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 数字报刊系统 脑膜瘤:从成因到防治的全面解析 丙肝治疗新突破:DAAs 药物揭秘 老人骨痛查DR,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高危药品胰岛素,使用安全要牢记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骨痛查DR,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作者:河池市东兰县中医医院 韦美良


在老年人群体中,骨痛是极为常见的不适症状,不少老人会想当然地将其归为 “年纪大了关节退化”“风湿” 等原因,要么自行贴膏药缓解,要么硬扛着不就医,往往错过疾病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实际上,老人骨痛很可能是骨质疏松发出的信号,而DR检查(数字化X线摄影)就是早期发现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老人骨痛为何需警惕骨质疏松?

从医学角度来看,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成骨细胞功能逐渐减弱,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骨吸收速度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不断流失,骨骼的强度和密度随之下降。

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骨骼无法承受身体重量或轻微外力时,就可能引发骨痛——这种疼痛多集中在腰背部,也可能蔓延至四肢,活动后会加重,休息后虽能缓解,但长期忽视会导致疼痛反复,甚至增加骨折风险。因此,老人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时,不能简单归因于“老毛病”,需警惕骨质疏松的可能。

 

DR检查如何助力骨质疏松早期发现?

DR检查作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在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直观、便捷、安全” 三大特点。

从原理来看,DR检查通过 X 线束穿透人体骨骼,不同密度的骨骼组织对 X 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剩余的 X 线被探测器接收后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的骨骼影像。医生通过观察影像中骨骼的密度、形态、结构变化,能初步判断骨量情况——比如骨质疏松早期会出现 “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间隙增宽”等特征,这些变化可通过DR影像清晰呈现。

与其他检查相比,DR检查更适合老人:操作简便,老人只需按要求保持体位,几分钟即可完成;辐射剂量低,符合安全标准;费用相对低廉,适合作为常规筛查手段。不过需注意,DR 检查主要通过视觉判断骨密度变化,无法精确量化骨量,若提示异常,医生会进一步建议骨密度检测(如双能X线吸收法)明确诊断。

 

哪些老人骨痛需及时做DR检查?

并非所有老人骨痛都需立即做DR检查,以下三类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就医检查:

1.年龄相关高危人群: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因生理机能衰退,骨量流失速度加快,是骨质疏松高发群体,一旦出现骨痛,需尽早做 DR 检查。

2.有基础风险因素人群: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既往发生过骨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即使骨痛不明显,也建议定期做DR检查。

3.症状典型人群:出现不明原因腰背部疼痛、四肢关节疼痛,且疼痛 “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的老人,需通过DR检查排除骨质疏松。

 

老人做DR检查需注意什么?

老人做DR检查无需复杂准备,只需提前做好以下细节,就能保证检查顺利:

1.检查前:去除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皮带、钥匙等),避免金属遮挡影响影像质量;若老人行动不便,可提前告知医护人员,安排协助;无需空腹或憋尿,正常饮食即可。

2.检查后:医生会根据影像结果给出初步判断——若未发现明显异常,但骨痛仍存在,可能需进一步排查骨关节炎、骨肿瘤等其他疾病;若提示骨质疏松迹象,会结合骨密度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如补充钙剂、维生素 D、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

 

除了检查,老人如何守护骨骼健康?

DR检查是“早发现”的手段,日常预防才是延缓骨量流失的关键,老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饮食调整: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瘦肉、鸡蛋等),少喝浓茶、咖啡,避免过量饮酒、吸烟,减少骨量流失诱因。

2.适度运动: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轻柔的拉伸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重,既能增强骨骼强度,又能改善身体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

3.补充维生素 D:每天适当晒太阳(上午10点前、下午 4 点后,每次 15-20 分钟,避免暴晒),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若日照不足,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总之,老人骨痛并非 “小事”,背后可能隐藏着骨质疏松等健康风险。DR 检查作为安全有效的筛查手段,能帮助老人早发现问题,为治疗争取时间。建议老人及家属重视骨痛信号,及时就医检查,结合日常预防,才能守护骨骼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