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复杂而精妙的结构中,颅骨与大脑组织之间存在着三层至关重要的膜,从外至内分别是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它们共同构成了脑膜。而脑膜瘤,正是起源于这层脑膜(以蛛网膜细胞为主)的脑肿瘤,它好发于大脑半球的凸面、颅底、脑室内等部位。值得庆幸的是,绝大多数脑膜瘤属于良性,占比约为90%,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其掉以轻心。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脑膜瘤的各个方面。
脑膜瘤的危险因素
脑膜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脑膜瘤的风险。
1.年龄:脑膜瘤更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
2.暴露于电离辐射:暴露于电离辐射(如X射线)与脑膜瘤风险增加有关。
3.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脑膜瘤,女性:男性为2:1。
4.家族遗传:有脑膜瘤或其他脑肿瘤的家族史可能会增加患脑膜瘤的风险。
5.某些医学病症:如神经鞘瘤2型,与患脑膜瘤的风险增加有关。
脑膜瘤的临床表现
脑膜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小且位置不关键时,早期常无症状。随肿瘤增大,会出现两类症状:
一般性症状中,头痛、癫痫发作是常见早期表现,多数头痛较轻,无恶心呕吐;仅当肿瘤过大,才会出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病情还可能突然恶化,短期内引发昏迷、脑疝,危及生命。
局灶性症状与肿瘤位置相关: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会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常见于鞍区脑膜瘤);压迫嗅神经时,会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如嗅沟脑膜瘤);压迫运动区脑皮层时,会引发一侧肢体瘫痪和癫痫发作(如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脑膜瘤)。
脑膜瘤的影像检查
1. 头颅CT扫描:
脑膜瘤常贴着颅骨内表面生长,容易引起局部颅骨改变。颅骨本身及颅骨改变在磁共振(MRI)上几乎无法显示,但在CT扫描上却能清晰呈现。此外,脑膜瘤常有肿瘤内部钙化,钙化越明显,提示肿瘤生长越慢,预后越好,而CT能够清晰地显示钙化情况。了解颅骨改变和肿瘤钙化对于确定治疗方案、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头颅MRI扫描:
MRI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清楚地显示脑膜瘤脑外肿瘤的特征,如灰白质界面受压、塌陷向内移位,脑实质与肿瘤之间有一个清晰的脑 - 瘤界面(脑脊液环绕);还能清晰显示脑膜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增强MRI还能反映脑膜瘤的血液供应情况,这对于判断手术出血情况和是否需要术前栓塞非常有帮助。在进行MRI检查时,一定要同时进行平扫(不打针)和增强(打增强针)扫描,以便进行增强前后的对比分析。
3. 脑血管造影(DSA)和术前栓塞:
脑膜瘤的血液供应通常非常丰富,有时还会包裹颅底动脉血管或长入静脉窦中。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必要时可以同时栓塞供血动脉,减少手术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全切除率;还可以了解静脉窦的通畅情况,以便术前决定如何处理受肿瘤侵犯的静脉窦。
脑膜瘤的治疗
1.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脑膜瘤是最有效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合大多数有症状的脑膜瘤患者以及年轻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脑膜瘤患者。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肿瘤,解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缓解症状。
2. 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主要用于肿瘤范围大、不典型或恶性脑膜瘤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生长,延缓病情进展。
3.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无症状的脑膜瘤,可以选择不治疗,定期进行复查。如果肿瘤生长较快,再考虑手术治疗。
脑膜瘤的预防
1. 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斗争的能力。例如戒烟、合理饮食、有规律地锻炼和减少体重等简单而合理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患癌的机会。
2. 保持良好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同时,要避免脑部外伤,如果不幸发生脑外伤,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留下隐患。
3. 保持积极心态:用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巨大的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之一,中医认为压力会导致过劳体虚,进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和体内代谢紊乱。
脑膜瘤虽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肿瘤,但通过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的全面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