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9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DIP付费下,医院为何要“精打细算” - 数字报刊系统 重症病房里,镇痛镇静为何如此重要 孩子害怕秋千,可能是感统失调的信号 中医调理失眠有妙方 DIP付费下,医院为何要“精打细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DIP付费下,医院为何要“精打细算”

作者: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医院 张雪

近年来,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推进,DIP付费成为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简单来说,DIP付费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它打破了传统按项目收费的模式,给医院运营和资源配置带来了深刻变化,迫使医院学会“精打细算”,并将资源配置向“疗效优先”转变。

 

DIP付费,颠覆传统收费模式

过去,医院采用按项目收费,做一次检查、用一种药品,都对应一项收费。比如患者感冒就医,血常规检查几十元、感冒药若干费用、输液治疗再计费,这些项目费用累加起来,就是患者的就医总花费,也是医院的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下,医院有动力增加服务项目数量来提高收入,容易引发过度医疗,造成医保基金浪费。

DIP付费则截然不同。医保部门借助大数据,依据疾病诊断和治疗方式,把各类疾病划分成一个个病种组合。例如“肺炎(常规药物治疗)”“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治疗)”等,每个病种组合被赋予相应分值。同时,根据医保基金总额、当地医疗服务情况等因素,计算出每个分值对应的点值(金额)。

成本与效益双重驱动,“精打细算”成必然

DIP付费模式下,医院不得不“精打细算”,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方面,成本控制关乎生存。当医院治疗某病种的实际花费超出医保支付标准时,超出部分往往需要自行承担。例如治疗阑尾炎,医保支付1.5万元,若医院花费1.6万元,多出来的1000元就得从医院自身经费里支出,这无疑会压缩医院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因此,医院必须全方位控制成本,像优化药品采购流程,参与集中采购获取低价药品;合理安排设备使用,避免闲置浪费等。

另一方面,提高效率与疗效才能增加收益。在相同医保支付下,医院若能更快治好患者,就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床周转率,接收更多患者,从而增加整体收益。以治疗骨折为例,A医院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患者住院10天康复出院,医院结余一定费用;B医院治疗方式传统,患者住院15天,费用刚好持平医保支付。显然,A医院在相同时间内可收治更多骨折患者,收益更高。而高效的前提是良好的疗效,若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反复住院,医院不仅难以盈利,还会增加后续治疗成本。

资源向“疗效优先”倾斜,变革悄然发生

为适应DIP付费,医院资源配置逐渐向“疗效优先”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药品和耗材选用上,不再一味追求高价产品,而是更看重性价比。只要治疗效果相当,优先选择价格亲民的集中采购药品和国产平价耗材。比如心脏支架,以前可能倾向于2万元的进口支架,如今700元的国产支架,在疗效达标的情况下,成为许多医院的选择,既降低医疗成本,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诊疗流程也在不断优化,从繁琐复杂变得简洁高效。过去患者看病,可能要在多个科室来回奔波,重复做检查。现在不少医院推出多学科联合门诊,像糖尿病患者,可一次性在“内分泌科 + 营养科 + 康复科”联合门诊,解决用药、饮食、康复等问题,减少就诊环节和时间。检查也更加精准,医生会根据病情精准开具检查项目,避免盲目开高价检查单。

保障机制护航,患者无需担忧

有人担心,医院“精打细算”会牺牲患者治疗质量。其实,这种顾虑大可不必。医保部门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对于病情复杂、超出普通病种治疗范围的患者,如阑尾炎合并严重感染,医院可申请特殊病种,医保会额外增加支付费用,确保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同时,医保部门会定期严格检查医院诊疗记录,一旦发现医院为省钱而减少必要治疗,如该手术不手术、该用药不用药等行为,将给予严厉处罚。

对患者而言,DIP付费带来诸多好处。医疗费用更加合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医生专注于治好病,患者能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DIP付费推动医院从粗放式运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精打细算”与追求“疗效优先”成为医院发展的新方向。在医保改革浪潮下,医院只有积极适应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经济的医疗服务,最终达成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